香炉烟散半湖云,舟入荷陂水又分。
却羡沙头双白鹭,潜随明月过匡君。

望匡庐不可见

诗意与意境之美,尽在诗中

  1. 诗歌原文
    香炉烟散半湖云,舟入荷陂水又分。
    却羡沙头双白鹭,潜随明月过匡君。
  2. 注释与解析
  • 香炉烟散:形容庐山的烟雾弥漫在湖面上,如烟如云。
  • 半湖云:指云雾笼罩了湖的一半,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景象。
  • 舟入荷陂:小船进入荷叶覆盖的河中,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氛围。
  • 水又分:水面被分成两半,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 却羡沙头双白鹭:诗人羡慕水中的两只白鹭能够自由地游弋,不受拘束。
  • 潜随明月过匡君:白鹭跟随明亮的月光,越过庐山,象征着自由的精神追求。
  1. 译文与赏析
    望庐山的香炉峰上,烟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小船载着我进入了荷陂,水面被分成两半,显得异常宁静。然而,我不禁羡慕起水中的两只白鹭,它们能够自由地游弋,不受任何拘束。我抬头仰望星空,只见明月高悬,照亮了远方的庐山。我想象着那些白鹭跟随明月,越过庐山,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这种景象让我感受到了自由的精神追求,也让我思考了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选择。
  2. 艺术手法与表现风格
  • 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庐山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
  • 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孤独。
  • 运用拟人和明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1. 创作背景与历史影响
  • 赵执信生活在清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们常常怀揣着满腔热血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这首诗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之一。许多学者和读者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