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欺我又三秋,抑郁犹能隐市楼。
不饮而狂应胜醉,违人谁伴亦成游。
亢龙用九曾何悔,旅燕随阳岂自谋。
见说战场丛菊在,归心一放忽难收。
【解析】
“九日”是题目,即诗眼,全诗围绕“九日”展开。首联写诗人在重阳佳节,西风扑面,又值秋深,仍能不饮而狂,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描写诗人不饮而狂的精神境界。颈联写诗人虽违人而伴旅燕,但依然傲然自适。尾联写诗人归心难收的原因。
诗歌赏析:
此为重阳节登高之作,诗人以自己独特的心态和感受,抒写了重阳佳节时不饮酒,不赴宴,独上高楼的情怀。
起句“西风欺我又三秋”,点明节令。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诗人身临其境,倍感孤独、郁闷。“抑郁犹能隐市楼”一句,既写出了诗人身处逆境而不动摇的坚强意志,更表现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压抑。
中间两句“不饮而狂应胜醉,违人谁伴亦成游”,是对首联的补充。不饮酒却比喝酒更狂放,不与人同去就独自漫游,这种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正符合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传统习俗,因而更能体现诗人的旷达胸襟。
“亢龙用九曾何悔”一句,是说像亢龙一样在高位上久居,即使有过九次的失误也不会后悔。这既是对自己不随俗浮沉的自信,也是对仕途坎坷的坦然处之;“旅燕随阳岂自谋”则是说燕子随着太阳飞行,哪里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呢?这既是说自己的身世漂泊,也是借物言志,说自己虽然流离失所,但并不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最后两句写诗人归心难收的原因:听说战场丛菊盛开,便忍不住要回家看看了。诗人用“见说”一语,把听来的消息与眼前的情景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急切的心情。他想到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百姓饱受战争的苦难,所以看到战场上的菊丛,不禁勾起归家的念头。
此诗通过重阳节登高所见所思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在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的时代背景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独立人格的旷达胸怀和乐观精神。
【答案】
(9日)
西风寒侵又三秋,
抑郁犹能隐市楼。
不饮而狂应胜醉,
违人谁伴亦成游。
亢龙用九曾何悔,
旅燕随阳岂自谋。
见说战场丛菊在,
归心一放忽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