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然九秋时,复此层楼上。
遥虚耸碧峰,嵯峨非一状。
宿云涧中收,轻烟林外扬。
天高见鹄飞,风远闻渔唱。
欣兹景物佳,抚心默惆怅。
【注】澹然:淡泊的样子。复此楼:又在这楼上。
遥虚:远而虚,指高远。碧峰:青翠的山峰。嵯峨:重叠、层叠的样子。宿云:留滞不散的云雾。涧中收:从山涧收拢。轻烟:轻薄的烟雾。
天高见鹄飞:抬头仰望高空,可见大雁飞翔。鹤:一种鸟。
风远闻渔唱:听远处的船歌。
欣兹景物佳:欣赏这美好的景色。
译文:
我登上了九秋时的高楼,眺望着远方,只见山峰高峻,云雾缭绕,仿佛在山巅聚集的云雾,被风一吹就散开了,那山也随着风儿飘荡起来,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
赏析: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公元768年(唐肃宗上元二年)秋天所作。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为千古名句,传诵甚广。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气象万千的秋日山水图,表现了作者对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并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精练,气魄宏大,感情深沉。
首联描写登临的环境和时间。诗人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只见秋色宜人,满目萧索,一片凄凉景象。颔联写远景,远望山峰,只见山峰苍翠欲滴,层层叠叠,云雾缭绕,仿佛在山巅聚拢的云雾,被风吹拂开来,宛如一只欲飞的大雁。颈联写近景,低头望去,只见山涧中的云雾被风一吹就散开了,山峰也随着风儿飘荡起来,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雁。尾联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登高望远,感叹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感慨自己身世飘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