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游三游洞记》赏析
探究历史名胜与文人情怀交融之作
- 游记写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创作时代背景与文学价值
- 刘大櫆及其作品特点分析
- 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游三游洞经历
- 第一段诗意与译文解析
- “出夷陵州治”: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描述
- “西北陆行二十里”:详细描写陆行过程
- “濒大江之左”:描绘江流和关隘位置
- 第二段“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
- 山路狭窄情境描写
- 弃车徒步至水声源头体验
- 途中小石突立感受及声音描写
- 第三段“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
- 水声源头探索
- 舟中环境变化与内心感受
- 水声与山景相映成趣
- 第四段“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
- 陆行艰难与心理转变
- 山巅所见美景及内心感受
- 下坠危滑与自我激励
- 第五段“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
- 三门结构与空间布局
- 各室功能划分与象征意义
- 音乐声助兴场景再现
- 第六段“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
- 岩石特性与声音描述
- 翠壁与深溪景色描绘
- 古道采薪者生活情景
- 第七段“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
- 历史人物提及与典故引用
- 欧阳永叔及黄鲁直流离经历
- 对被贬心境反思与感慨
- 第八段“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
- 自我反省与被贬心态
- 陈公与学使来访情景描绘
- 命运与个人遭遇反思
- 第九段“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伯思、仲思”
- 学使家族来访情景描述
- 陈公守官未能至原因探讨
- 同行者情感寄托与期待
- 第十段“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
- 自身困境与陈公对比
- 陈公未至原因与遗憾
- 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认同
- 结语部分“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 人生旅程感悟总结
- 对未来展望与希望表达
- 对历史变迁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