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堂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丈成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送姚姬传南归序》为清代刘大櫆所撰,是一篇表达对友人姚姬传深厚友情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的诗文。此文不仅体现了刘大櫆深厚的文学造诣,更蕴含了他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与期望**。下面将结合原文进行详细解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古之贤人:古时贤德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完全地得到上天的赋予。
  • 生而向学:从出生开始就热爱学习。
  • 不待壮而其道已成: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学问就已经非常完善了。
  • 既老而后从事:等到年纪稍长之后才开始努力。
  • 极日夜之勤劬:形容极其辛苦勤奋,不分昼夜。
  • 徒劳而鲜获:虽然付出很多,但收获甚微。
  1. 诗人简介与背景
  • 姚君姬传:刘大櫆的朋友姚姬传(季和之子),其父亲为南青。
  1. 情感表达与赏析
  • 作者通过“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来赞叹姚姬传的天赋。
  • 回忆与姚家过往交往,感叹时光荏苒。
  • 引用王文成公童年故事,表达了对姚姬传更高期望的比喻。
  • 结尾处作者用“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来强调无论成就大小,都是值得尊敬的。
  1. 文章结构与逻辑推理
  • 起句:开篇点明主题,即赞美姚姬传的天赋异禀。
  • 正文:通过对古人故事的引用及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姚姬传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未来的期盼。
  • 结尾:以孟子的话语作为总结,强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送姚姬传南归序》不仅是刘大櫆对友人姚姬传的赞誉之作,更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朋友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深期待和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