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盗至,肤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十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以为似子夏、似曾子可也。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古代的一段对话进行解读,表达了自己对争斗的看法。

诗中的“大盗至,肤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描述了一个人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不仅穿着自己的衣物,还背诵自己的言辞,甚至拿起武器,准备战斗的情景。这里,诗人强调了勇气和决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的必要性。

诗中的“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十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批评了人们过于主观和偏见的行为,即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轻易地对他人进行评判或排斥。诗人认为,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是非常不公平和不合理的。他提倡应该以一种更加公正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人和事物,而不是仅仅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进行判断。

诗中的“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以为似子夏、似曾子可也。”这句话是对孟子的观点的一种解释和补充。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北宫黝和孟施舍这两位古代英雄的事迹,强调了即使是与圣人相比,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也是值得尊敬的。同时,他也指出了孟子对于这些人物的评价是基于他们的相似性,而非完全相似。这进一步说明了他对于评价人物的标准和方法的看法。

这首诗通过对“争”的深入思考和解读,表达了诗人对勇气和公正的看法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它启示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冲突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过于主观和偏见的判断,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同时也应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