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秋落日,古墙风满原。
苍然眉睫动,谁以羽毛论。
有想终能去,无群亦忘尊。
他时燕雀上,酸目见飞翻。
画鹰
老树秋落日,古墙风满原。
苍然眉睫动,谁以羽毛论。
有想终能去,无群亦忘尊。
他时燕雀上,酸目见飞翻。
译文:
老树上的秋天落叶,夕阳西下,风在古墙上吹过。
鹰鸟的眉眼间仿佛动了,谁能用羽毛来衡量它的价值?
即使有了飞翔的志向,也能自由地离开;没有同伴,也忘了自己的尊贵。
等到他日,燕雀等小鸟也会飞上高枝,那时人们会酸溜溜地看着它们飞来飞去。
注释:
- 老树秋落日:指深秋时节,树木已变得萧瑟枯萎,阳光斜射在老树上,形成一片斑驳的光影。秋日的阳光显得格外温暖而宁静,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即将到来的寒冷。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深秋的气息和岁月的沉淀。
- 古墙风满原:描绘了一幅古老的城墙与原野交融的景象。城墙历经沧桑,风蚀的痕迹清晰可见;而周围的原野则显得空旷、辽阔,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既显得古老又不失自然之美。
- 苍然眉睫动:形容鹰鸟的眉宇之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仿佛随时都准备展翅飞翔。这里的“苍然”指的是鹰鸟的颜色或神态给人带来的深远印象,而“眉睫动”则强调了鹰鸟随时准备起飞的姿态。
- 谁以羽毛论:表达了诗人对鹰鸟羽毛的价值的质疑。在这里,诗人可能认为,虽然鹰鸟拥有华丽的羽毛和卓越的捕食能力,但这些并不比燕子等小型鸟类更值得称道。这里的“羽毛论”指的是用羽毛来衡量事物价值的观点。
- 有想终能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这里,诗人通过“有想”一词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和追求;而“终能去”则表明了这种追求最终能够实现的决心和信心。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 无群亦忘尊:表达了诗人对于独立和自尊的重视。这里,“无群”可以理解为没有依赖或群体,而“忘尊”则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尊贵和地位。这种态度强调了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的重要性。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也反映了他对自由和独立的价值观念。
- 他时燕雀上: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憧憬。这里的“他时”指的是未来某个时刻;而“燕雀上”则暗示了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像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这种期待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也反映了他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 酸目见飞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这里,“酸目”可以理解为酸楚的眼神;“见飞翻”则描述了看到鸟儿飞翔时的美景。这种观察和感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