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如赤城赤,花外玄云铁为壁。中有峥嵘雪山白,内洋水立天柱直。
欲作波涛无暇力,九阍虎豹万骑随,二仪虚空一声塞。
羲和张驭日濡轨,雨师无权水雹石。圣人御天神物驯,安堵万族嘘吸匀。
天池不扰北冥翼,龙势直朝南海神。已饫鸿蒙翻覆重,不大声色阴阳分。
云中犹垂尾百丈,阿那欲上不得上。有如天帝曳尘拂,雨脚如丝出仙掌。
忽然竟入云切平,一雨天下三日晴。百川得之皆倍盈,乃知江海下以益。
龙屈神渊蠖一尺,二物相需乃谦德。

【注释】

南海神庙观龙取师子洋(南海神庙):在今海南海口市琼山市。师子洋:指南海之洋。

木棉花:即木棉树,又称攀枝花。赤城:古地名,今属广东省。玄云铁为壁:形容云雾缭绕,如铁铸的城墙一样。峥嵘:高耸的样子。雪山白:指山峦重叠,山峰苍翠洁白。天柱直:比喻山峰高耸挺拔,如同擎天的柱子。欲作波涛无暇力:意谓海浪翻滚,波澜壮阔,但力量却无法施展。九阍虎豹万骑随,二仪虚空一声塞:九重门的守卫是猛虎和豹子,万马跟随,天地间一片寂静,仿佛只有一声雷霆响彻天际。羲和张驭日濡轨,雨师无权水雹石:羲和掌管太阳,驾驭着太阳车,沿着轨道行进;雨师无权,指雨水没有权力,不能随意降临人间。圣人御天神物驯,安堵万族嘘吸匀:圣人统治着天和地,万物和谐统一,呼吸均匀。天池不扰北冥翼,龙势直朝南海神:天空中没有扰乱大鹏鸟的翅膀,它飞向了南海的神山。已饫鸿蒙翻覆重,不大声色阴阳分:大鹏已经吃够了混沌世界的翻腾和变化,不再需要依靠声色来区分阴阳。云中犹垂尾百丈,阿那欲上不得上:云中仍然有尾巴高高地垂落,似乎要上去但又不能上去。有如天帝曳尘拂,雨脚如丝出仙掌:好像天上的神仙用扫帚轻轻一拂,就能将雨点吹落到仙掌之上一般。忽然竟入云切平,一雨天下三日晴:忽然之间竟然进入云层,使得天下都变得晴朗起来,连续三天都是晴天。百川得之皆倍盈,乃知江海下以益:所有的河流都因此得到了滋养,变得更加充盈。龙屈神渊蠖一尺,二物相需乃谦德:就像龙在深渊中弯曲前行一尺那样,这两种事物相互依赖、互相补充,才体现出谦卑的美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南海观潮时所看到的景象的七言诗。全诗共四百八十五个字,分为四个层次,层层递进,最后引出“龙屈神渊蠖一尺,二物相需乃谦德”的总结。诗人通过对南海观潮场面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

诗人以“南海神庙观龙取师子洋”开篇,描绘了观海的壮丽场面。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南海的景色描绘得如同神话般神奇瑰丽。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南海与北冥进行对比,既展现了南海的壮美景象,又暗示了作者对于人类精神境界的向往。

诗人以“木棉花如赤城赤,花外玄云铁为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南海观潮时的壮丽场景。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木棉花、玄云等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性格特征。同时,诗人还通过“玄云铁为壁”这个意象,暗示了南海观潮的壮观场面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人以“中有峥嵘雪山白,内洋水立天柱直”两句描绘了南海观潮时的雄浑气势。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比作巍峨的天柱,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画面感和动感。同时,诗人还通过“天柱直”这个意象,暗示了大自然的力量无穷无尽。

诗人以“欲作波涛无暇力,九阍虎豹万骑随,二仪虚空一声塞”三句描述了观潮时的自然现象及其带来的震撼效果。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观潮时产生的波涛、风浪等自然现象描绘得惊心动魄。同时,诗人还通过“二仪虚空一声塞”这个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莫测和宏大壮观。

诗人继续展开对南海观潮场面的描绘。他写到:“羲和张驭日濡轨,雨师无权水雹石。圣人御天神物驯,安堵万族嘘吸匀。”这两句分别描述了太阳、雨师等自然现象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人再次回到南海观潮的场景。他写道:“天池不扰北冥翼,龙势直朝南海神。已饫鸿蒙翻覆重,不大声色阴阳分。”这两句分别描绘了大海与天空的景象以及大自然的规律性。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首诗通过对南海观潮场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壮阔,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与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