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前横月色冻,今古苍凉气如梦。寒亭一夜波浪急,千里清光为谁送。
君昔失意方壮年,石潭秋风无钓船。白波红树使人惜,黑水黄茅空自怜。
廿载悲歌走蛮道,半梳秋发成诗老。枕边乡梦出三江,江声雨声共怀抱。
眼时雨低眼不长,晓来路滑行复伤。伤心念我同游子,远别七年沧海旁。
君今忆我旧多病,我昔比君今更狂。出门乞米入门笑,宅边柳树花如霜,风吹柳花云扑香。
东飞西飞不着地,落处还着我衣裳。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当时作者与罗海韬同为“江右十才子”之一,二人曾结伴出游,游遍大江南北,后因政治原因分别归隐,故有《寄罗海韬》诗。
第一联:“大江前横月色冻,今古苍凉气如梦。”诗人写自己夜泊江亭,面对大江,只见月影横斜,月光如霜,江水也凝固一般,一片寒白。此时,诗人感到一种今古苍凉的气氛笼罩着大地,似乎整个宇宙都在梦境之中。这里,诗人用一个“冻”字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感情色彩。
颔联:“寒亭一夜波浪急,千里清光为谁送?”诗人看到江面上的波涛汹涌,不禁想起了自己和罗海韬一起游历江湖的日子。那一夜,他们坐在江亭上,看着波涛起伏,听着江水潺潺,那种豪迈、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然而,如今他们已经各奔东西,只剩下这千里清光在送别。这句诗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之恨的无奈。
颈联:“君昔失意方壮年,石潭秋风无钓船。白波红树使人惜,黑水黄茅空自怜。”诗人回忆过去,想起罗海韬曾经因为仕途不顺而感到沮丧,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他还记得那个秋天,罗海韬来到石潭边的一个小渔村,那里只有一叶孤舟,没有渔船,只有那波涛滚滚的河水和那棵摇曳生姿的红树。这里的环境虽然艰苦,但罗海韬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快乐,享受生活。然而如今,他已经失去了这种快乐,只能感叹那黑水黄茅中的孤独与无奈。
尾联:“廿载悲歌走蛮道,半梳秋发成诗老。枕边乡梦出三江,江声雨声共怀抱。”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二十年里,他一直带着悲伤的心情在南方各地奔波,寻找出路。那些年的艰辛历程如同一首首悲歌,让人无法忘怀。如今,他的头发已经半白,鬓角斑白,仿佛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诗人。每当他听到江声和雨声时,就会想起家乡的梦,那是他在南方漂泊时的思念之情。
五、六句:“眼时雨低眼不长,晓来路滑行复伤。”诗人看到窗外的雨滴落下,虽然不是很大,但却足以让视线变得模糊。同时,路上的泥泞也让走路变得困难重重,让他心生伤感。这句诗以景衬情,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七、八句:“伤心念我同游子,远别七年沧海旁。”诗人想到自己曾经和罗海韬一起游历江湖,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如今他已经离开了七年了,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这句诗表达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君今忆我旧多病,我昔比君今更狂。出门乞米入门笑,宅边柳树花如霜,风吹柳花云扑香。”诗人回忆起两人曾经的友谊。那时他们一起出门乞讨,回家后却能开怀大笑。他还记得家门前的那棵柳树,每到春天的时候,那树上的花就像霜一样洁白美丽。如今,虽然自己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狂放不羁,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曾经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朋友的友情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过去的回忆。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