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为南宗别,重寻大极墟。
先生蓑好在,止杀语何如?
柏子微风际,梅花细雨余。
十年登阁意,只益鬓毛疏。
白云观
长春真人丘处机羽化之地
劝元帝止杀
岂为南宗别 重寻大极墟
先生蓑好在
止杀语何如
柏子微风际
梅花细雨余
十年登阁意
只益鬓毛疏
注释:
- 注释:白云观,位于北京,是长春真人丘处机羽化的地点。2. 注释:劝元帝止杀,即劝告元朝皇帝停止杀戮。3. 注释:“岂为南宗别”,表达了作者对于南宗的不满和排斥。4. 注释:“重寻大极墟”,意为重新寻找宇宙的本源或中心。5. 注释:“先生蓑好在”,指的是先生的蓑衣穿着很好。6. 注释:“止杀语何如”,提问是否停止杀戮的话语如何。7. 注释:“柏子微风际”,指在微风中闻到柏树的气息。8. 注释:“梅花细雨余”,形容梅花在雨后更加娇艳。9. 注释:“十年登阁意”,意味着有十年时间攀登阁楼的意境。10. 注释:“只益鬓毛疏”,表示只有让鬓发变得更稀疏了。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白云观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长春真人丘处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元帝的劝谏之意。首句“岂为南宗别”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南方宗派的排斥。接着,诗人转而表达对长春真人丘处机的评价,认为他劝元帝止杀,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智慧。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满足,而是进一步追问:“先生蓑好在,止杀语何如?”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先生所持观点的好奇和思考。最后,诗人描述了在白云观中的所见所闻,如微风中闻到柏子的气息,以及细雨过后梅花更加娇艳的景象,这些景象都与诗人的情感体验相契合,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