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帐喧呼夜赌棋,朝来剺面枕尸悲。
那知雾塞飙回候,乍见天开地裂时。
草外流人欢汉匿,御前和尚泣军迟。
衔须引颈多元老,哭到穷途辍论思。
这首诗是苏轼在辛丑年(1071)二月十四日,也就是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在杭州西湖述古堂夜宴时所创作的。诗的内容主要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忧虑和感慨。
首句“毳帐喧呼夜赌棋”,描述了夜晚宴会上人们欢声笑语的景象。毳帐是指用毡子等材料做成的帐篷,这里形容的是宴会的热烈气氛。喧呼是大声喊叫的意思。夜赌棋则是指晚上下棋消遣的活动。这句诗通过描述夜晚宴会上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次句“朝来剺面枕尸悲”,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朝政的忧虑和不满。剺面是一种古代的一种化妆方式,用刀割破额头,涂上颜料以示哀悼。枕尸悲则是指因悲伤而无法入睡,睡在床上。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朝政的失望和无奈。
第三句“那知雾塞飙回候,乍见天开地裂时”,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雾塞飙回是形容政治局势复杂,难以预测;乍见天开地裂则比喻国家政治局面的突然变化,可能意味着国家的危机。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忧虑。
第四句“草外流人欢汉匿,御前和尚泣军迟”,描绘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不同态度和反应。流人欢汉匿指的是流亡的人们隐藏起来,不敢表露自己的身份;御前和尚泣军迟则是指皇宫内的和尚们也在为国家的政治形势感到忧虑和不安。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不同态度和反应。
第五句“衔须引颈多元老,哭到穷途辍论思”,则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映。元老指的是有地位、有声望的老人,他们通常被赋予重任,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衔须引颈则形容这些人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而感到忧虑。哭到穷途辍论思则是指这些人因为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感到绝望,停止了议论和思考。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元老阶层对于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当时宴会上人们的活动、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于国家政治局势的不同态度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