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视民瘼,了不关其心。
岂无爱民意,恋栈意更深。
一言傥见斥,褫带归山林。
欲保五斗米,与世姑浮沉。
所学究安在,清夜愧影衾。
缅怀南渡后,此地横潦侵。
徵敛迫未已,哀鸿有馀音。
知军人虽微,建议可断金。
心伤弹丸邑,田舍漂雨淫。
流民竟谁绘,食子痛不禁。
臣心为民碎,哀泪时沾襟。
催科实不忍,臣罪当抽簪。
仁人一言溥,如旱苏甘霖。
岂不恋一官,所忧在苍黔。
今诵萧寺咏,如闻宓子琴。
后有司牧者,愿为座右箴。
【注释】
《诗·小雅·北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郑玄笺:“言我东行而归,则心在西方之悲。” 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疏:“我徂东山,谓往者从东山之役也……我来自东,谓今从东方还也。我东曰归,谓今将返于故乡也。我心西悲,犹言我心向西方而悲也。” 朱熹集传:“言我东行而归,则心在西方,犹《诗》所谓‘我徂东山’也。……言我将返于故乡,则心向西方而悲也。” 毛亨传:“言我往从东山之役也,今自东归矣,然心向西方而悲。”
《左传·襄公四年》:吴延陵季子使次国无不通“:古之致太平也,不独居上为能,有善口以语人;不善,亦勿以语人。不善道人,人亦道之。故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宋·苏轼《东坡志林》:“古人言:‘吾尝终日不言,未尝不言之。吾尝终日不言,未尝言之不出吾之口。吾尝终日不言,未尝不言吾之所学于人也。’”
《论语·述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安国传:“夫为人君者,不患其下之人莫己知之,惟恐其不知人也。故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杨伯峻注:“此句意即孔子所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平生不下县,畏老失其宜。及到官所至,吏民咸怀归。”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征君去矣客未归,长揖谢颜泪滂沱。”“征君”指友人,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唐·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元·张养浩《三衢道中》:“溪深不知雨,山晴但见云。”
唐·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闻说黄山道,中有白猿呼。”
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李白《庐山谣》:“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白帝城边两崖口,水与天边相交往。黄云四季愁不尽,宫作五丁壮不足。”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乎游戏宛转,憩宴游衍。”“憩”同“憩”。
宋·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既”同“既”,“既望”即每月初一、十五。
宋·王安石《梅花岭》:“一片神鸦社鼓响,半空星火打黄庭。”“半空”即空中。
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宋·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即长江。“淘尽”即冲洗掉。
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指仙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苏轼《前赤壁赋》:“盖将自比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明月”指月亮。
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西江”即长江流经安徽池州至江西贵池这一段的河流。
宋·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腊酒”指腊八节时家酿的米酒。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成畦”指已经整好的菜园。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烟渚”指烟雾缭绕的江中小洲。
唐·杜牧《过华清宫三十咏》:“路转溪桥忽不见,桃花潭水深千尺。”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王维《辋川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但闻”即只听见。
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轮台”是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境内,汉武帝时设西域都护府治此。后因匈奴常扰此地,故称“轮台戍”。
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指英勇的人物。
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苏轼《赤壁赋》赏析: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折腰”形容争相攀折的腰肢。这里指许多英雄豪杰竞相来到赤壁游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指酒杯。
唐·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徘徊”即徘徊不定。
唐·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李商隐《锦瑟》: “沧海月明珠有泪,延陵季子剑无痕。”“沧海”指东海,海水广阔无边。“延陵季子”指春秋时吴国大夫季札。《史记》载季子出使鲁、齐等国时,曾三次遇到美女,他不去取,而是感慨地说:“吾闻之: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剑”指宝剑。“无痕”指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唐·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指诸葛亮的坟墓。
唐·杜甫《蜀相》: “映阶碧草露华冷,伤时恨别珠泪滚。”“别”指离别。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戍边》:“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断”指中断。“边秋”指边塞之秋。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戍边》:“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