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乌云散篆香。雨丝红泪破残妆。沉吟长自送斜阳。
烟袅袅升迟宝鼎,雨蒙蒙过冻银床。不堪人去日添长。

【译文】

一缕乌云散篆香,雨丝红泪破残妆。沉吟长自送斜阳。

烟袅袅升迟宝鼎,雨蒙蒙过冻银床。不堪人去日添长。

【注释】

  1.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属“中州词”一类。相传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作,因白居易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浣花溪,故又名《浣溪纱》。此调始创于五代王仁裕,其体皆五十字前后片各四句,共八句,前片四组,后片三组,前后段各两仄韵转一平韵,有换头、过变二格;押平声韵。双调九十九字,上片四句前三句各五言一句四字,第四句六字;下片五句前三句七言一句五字,第四句八字。
  2. 乌云:指乌云密布的天空。
  3. 篆香:指香烟缭绕。
  4. 斜阳:指夕阳西下。
  5. 宝鼎:即铜鼎,古代一种烹煮用的大型器物。
  6. 银床:指银制的床榻。
  7. 人去:指女子离别而去。
  8. 日添长:指日子越来越久。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闺怨词。词的上半阙写景抒情。起首两句写天将黑时,乌云密布,天空中香烟缭绕。作者此时正在绣房之中,她看到乌云渐渐散去,天光渐显,心情也随之舒畅起来。第三句写女子的心情。她想到自己要离去,不禁黯然神伤。第四句描写女子在黄昏时分独自沉思的情景。最后两句写夜幕降临,窗外的景物更加清晰,而女子却因为离别而感到孤独和寂寞。

词的下半阙则直接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开头两句写女子对逝去的时光的感叹。她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念。接下来两句描述了夜晚的景象。由于天气寒冷,雨水纷纷落下,打湿了地面和床榻。这些细节描绘出女子孤独无助的处境。最后两句则是对离别后的寂寞生活的无奈和悲哀的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