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来数朵花枝巧。更不许、蝶蜂知觉。放下水晶帘,相伴炉烟袅。
何劳窗外流莺报。且看取、风光占早。留得四时春,岂在花多少。
借来数朵花枝巧,更不许、蝶蜂知觉
“借来数朵花枝巧”,此句意指顾太清以巧妙的笔触描绘出海棠之姿,无需借助任何外力即可展露其美丽。她巧妙地借用自然之物——数朵花枝,来展现海棠之美,无需外界帮助,独自绽放。这种描绘方式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娇艳欲滴的海棠之中,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更不许、蝶蜂知觉”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在的态度。这里,顾太清不仅没有邀请蝴蝶和蜜蜂前来观赏,反而有意为之,将它们拒之门外,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独立。
“放下水晶帘,相伴炉烟袅”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诗人的笔下,海棠与炉烟相映成趣,仿佛是一对不离不弃的朋友。水晶帘的放下,使得画面更加朦胧而神秘,增添了几分诗意;同时,炉烟袅袅升起,又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馨的气息。这种描绘手法,使得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安详。
“何劳窗外流莺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喜悦。这句诗中,顾太清并没有让窗外的黄莺来告知春天的到来,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乐观与豁达,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且看取、风光占早”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来临。这里,顾太清用“且看取”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了期待和欣喜。而“风光占早”则意味着春天总是先于人们而至,让人们能够提前享受到春天的美好。这种描绘手法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留得四时春,岂在花多少”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诗告诉我们,虽然春天的美丽在于各种花卉的绽放,但真正的春天不在于花的多少,而在于它带给人们的那份温暖与希望。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顾太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海棠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人生诗篇。让我们一同欣赏这首美丽的诗篇,感受顾太清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
赏析:顾太清(1799-1876),清代著名女词人,尤擅长绘画。她的词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卷。在《海棠春·自题画海棠》这首诗中,她以清新脱俗的笔触,赋予了海棠以生命和情感。全诗以海棠为线索,通过对海棠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日景象,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