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畹金荃,问佳句、有谁消得。除非是、沉香亭畔,一枝倾国。数载端详云鬓影,如今始傍牙签侧。想曾随、阿母理真仙,瑶台□。
浑不似,初相识。寒暄语,何须说。愿小年如昼,清谈竟日。无奈妒花窗外雨,催春去也催人别。笑归来、魂梦尚依依,重寻觅。

【注释】:

兰畹金荃,问佳句、有谁消得。除非是、沉香亭畔,一枝倾国。数载端详云鬓影,如今始傍牙签侧。想曾随、阿母理真仙,瑶台□。

浑不似,初相识。寒暄语,何须说。愿小年如昼,清谈竟日。无奈妒花窗外雨,催春去也催人别。笑归来、魂梦尚依依,重寻觅。

兰畹:指兰蕙的庭院。金荃:指金菊的园林。“兰”和“菊”均为名贵花卉。

“有谁消得”,意思是问谁能欣赏这佳句。

“沉香亭畔”,指唐代诗人李白在长安南面的沉香亭上题写的《清平调》诗。

端详:仔细端量。云鬓:即云鬟,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用云彩形容发髻之美。这里泛指女子的头发。

牙签:一种用于校勘书籍的工具。这里指翻阅书卷。

瑶台: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薛夫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

此词为作者赠给妻子薛氏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词以问答的形式,将薛夫人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

首句“兰畹金荃,问佳句、有谁消得。”词人首先询问薛夫人是否有人能欣赏他的作品,这里的“兰畹”指的是兰花芬芳的庭院,“金荃”则是金黄色的菊花园。词人通过提问,表达了自己对妻子才华的赞赏和期待。

“除非是、沉香亭畔,一枝倾国。”“沉香亭畔”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曾经题写的《清平调》诗。在这里,词人用“一枝倾国”来形容薛夫人的美貌,暗示她的美丽足以让沉香亭下的花朵都黯然失色。

第二句“数载端详云鬓影,如今始傍牙签侧。”词人回忆起过去与妻子一起度过的时光,那时他们常常一起读书写字,互相探讨学问。而现在,妻子已经离开了自己,只剩下空荡荡的房间和寂寞的回忆。这里的“牙签”指的是古代读书人的文房四宝之一,即用来整理文章的文房用具。词人用“傍牙签侧”来形容妻子离去后留下的空缺和孤独感。

第三句“想曾随、阿母理真仙,瑶台□。”词人回忆起过去与妻子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时她总是能够陪伴自己度过难关。而如今,他却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困苦和挑战。这里的“阿母”指的是薛夫人的祖母,“理真仙”则表示薛夫人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和能力。

第四句“浑不似,初相识。寒暄语,何须说。”词人感叹现在的妻子已经变得陌生了,不再像当初那样亲密无间。而他也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和她说话交流。这里的“寒暄语”指的是平常的交流和问候,而“何须说”则表示现在的他已经不再需要她的陪伴和关心。

第五句“愿小年如昼,清谈竟日。”词人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希望她能够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而他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她,享受二人的清谈和欢乐时光。这里的“小年”指的是年轻的时候,而“清谈竞日”则表示他们可以一直畅所欲言地聊天到天黑。

第六句“无奈妒花窗外雨,催春去也催人别。”词人感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和挫折,使得自己无法继续陪伴妻子。窗外的雨水如同嫉妒之花一样无情地催促着春天的离去,同时也催促着他离开妻子身边。这里的“妒花窗外雨”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雨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最后一句“笑归来、魂梦尚依依,重寻觅。”词人虽然已经离开了妻子,但是他仍然怀念着她的身影和声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梦见妻子的笑容和话语,醒来后仍然感到心有余悸。因此,他希望能够再次回到妻子身边,重新寻找到那份失去的幸福和安宁。

整首词通过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词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