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岭南,乃用鸡毛笔。
仅闻值三钱,颇恨不容墨。
昔见吴季子,盛称阎颖花。
良工选精毳,不似中缚麻。
猿叟晚狡狯,不能缚鸡卖。
偶然用鸡毛,遂传湘中派。
其柔乃过羊,其韧乃敌狼。
当年祝鸡翁,居然名其乡。
王郎持鸡毫,索我作大书。
君家有家鸡,何似吾家凫。
为郎书一纸,问郎何所似。
莫学凫翁章,还寻换鹅字。
这首诗是苏轼的《题画鸡》。诗中描绘了一只鸡毛笔在纸上写字的过程,同时也借这只鸡毛笔比喻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饮三好堂,季玉六郎出鸡毛笔,为书尽一纸”,这是对鸡毛笔和苏轼的直接描述。鸡毛笔在三好堂被使用,写出了很多字。这可以看作是对苏轼才华的赞美。
“东坡居岭南,乃用鸡毛笔。”苏轼被贬到岭南后,他仍然坚持用他的特长,即用鸡毛笔来写字。这也可以看作是对苏轼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赞扬。
“仅闻值三钱,颇恨不容墨。”苏轼用这个鸡毛笔只写了三个铜钱那么多的字,但他并不觉得可惜,因为他认为这个鸡毛笔的质地非常好,足以写很多字。这也反映了苏轼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的追求。
“昔见吴季子,盛称阎颖花。”苏轼曾经见过一位名叫阎颖花的人,他称赞这位鸡毛笔的羽毛像春天的花一样美丽。这也是对鸡毛笔美丽的形容。
“良工选精毳,不似中缚麻。”好的工匠会选择优质的羽毛,不会选择劣质的如中绑的麻。这也是对鸡毛笔质量的认可。
“猿叟晚狡狯,不能缚鸡卖。”一个狡猾的猿叟不能通过捉鸡来赚钱,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鸡毛笔的珍贵。
“偶然用鸡毛,遂传湘中派。”有时候,苏轼会用这只鸡毛笔来写字,这也使得这种笔法在湘中流传开来。这也表明了鸡毛笔的影响力。
整首诗以一只普通的鸡毛笔为引子,通过对其的描写,反映出苏轼的性格特点——坚韧不拔、追求精神、淡泊物欲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