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极目四围宽,篱栅村村夕照寒。
童牧烧残荒草黑,斧樵声入野云干。
濯缨亭畔遗碑在,万柳塘前落叶残。
欲吊旧游人迹杳,断冰流水咽危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东郊感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平原极目四围宽,篱栅村村夕照寒。
  • “平原”指的是广阔的田野或平地,“极目”表示远眺,“四围宽”形容视野开阔,“篱栅”是指篱笆,这里可能是指村庄周围的栅栏,“村村”指代各个村庄,“夕照寒”则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余晖下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感觉。
  1. 童牧烧残荒草黑,斧樵声入野云干。
  • “童牧”指的是儿童放牧的场面,“烧残”说明火烧痕迹还未完全消失,“荒草黑”形容经过焚烧后的草地呈现出一片黑色,可能是因为烧草后留下的灰烬未被彻底清除。“斧樵声”则是指砍伐树木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田野,“野云干”意味着天空中云朵已经消散。
  1. 濯缨亭畔遗碑在,万柳塘前落叶残。
  • “濯缨亭”可能是一个历史遗迹或景点,“遗碑”表明这里有一块遗留下来的石碑,“万柳塘前”则是指长满了柳树的小池塘,“落叶残”描绘了池塘边落叶满地的景象。
  1. 欲吊旧游人迹杳,断冰流水咽危滩。
  • “欲吊旧游人迹杳”表达了诗人想要凭吊过去的朋友或亲人,但对方已不知去向,“人迹杳”意味着朋友或故人的踪迹已经完全消失。“断冰流水咽危滩”则是说水流声在寒冷的冬日里似乎变得更加凄厉,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悲伤的故事。

译文
在宽阔的原野上放眼望去,四周边界清晰可见,黄昏时的篱笆旁村村寨寨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冷清。孩童放牧时烧过的地方草木凋零,留下一片黑色的痕迹,而砍柴人的声音也传遍了原野。在濯缨亭畔有块残破的石碑仍在,而池塘边的柳树叶子也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我思念着那些已经不在的老朋友,他们的消息已无从查起,只有那断续流淌的河水在寒冷的冬天里带着哀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句通过开阔的视野和黄昏的景色引入主题,随后用“寒”字点出季节特征,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次句描绘了乡村傍晚的情景,既显示了乡村的宁静又透露出一种寂寞。第三句通过“焚”、“烧”二字表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对自然的影响。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变化,如“斧樵声入野云干”中的劳作声、“濯缨亭畔遗碑在”中的历史遗迹等,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内涵。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间无情带走一切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