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侯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译文】
季弟得到的桃子坠子,长约五分许,横宽四分。核的朝向和背向都是山形。山坳中插有一座城,城门上可以数出雉堞。城巅设有层层楼房,楼门洞开。内有人影,似是司更卒,手持鼓槌,好像寒气逼人。枕靠山麓的寺庙,老松掩映,三棵松树。松树下凿有双户,可以开合。内有一僧人侧身倾听;门虚掩,像是迎接客人;打开,像是欢迎客人的样子。左右巡视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松外东来一衲衣,背负卷轴踉跄行走,好像为佛事夜归的人。对林中的一个小陀螺,似乎听到了脚步声。核旁出现一座浮屠塔,离滩只有半黍(一种计量单位)。靠近滩边有一条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人凭几假寐,形若渐渐醒来。舟尾有个小童,围炉嘘火,大概是供客品茗用。停舟之处在寺庙的北面,高阜上的钟阁就在那里。敲打钟声的人面容爽朗自得,睡了足了才起来。山顶上月亮昏暗一半圆,点缀着疏稀的星星。下方波纹涨起,好像是潮水来了。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算来共有七人:僧人四人,客人一人,童子一人,更卒一人。宫室器具共有九件:城一件,楼一件,招提一件,浮屠一件,舟一件,阁楼一件,炉灶一件,钟鼓各一件。景物共有七个:山、水、林木、滩石四种,星、月、灯火三种。而人事如同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六种。各自有独特的情致和态度,并且都体现了他的愁苦、寒惧、凝思等神情,全都一一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