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
注释:
纳须弥于芥子,谓将须弥山纳于芥子之内。须弥山,即喜马拉雅山。芥子,佛经中比喻极小之物。纳须弥于芥子,喻指包容广大、容纳百川。
翻译:
纳须弥于芥子,把须弥山纳在小小的芥子里面,这大概是说吧!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好友李公麟的,表达的是对于广阔宇宙的无限向往与敬畏之情。
诗中以“纳须弥于芥子”为引子,寓意深远。须弥山,印度佛教中的一座大山,象征着无边无际的宇宙。而芥子,是佛经中的一种小种子,象征着微小、渺小。苏轼在这里用这两个看似对立的事物来形容自己的胸怀与气度。他希望自己能像须弥山一样伟大,又像芥子一样微小,能够包容万物,包容一切。
整首诗意境宏大,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谦虚与自谦。这种既宏大又微妙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既有深沉的哲理意味,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