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尽飘零、游冶章台客。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淡黄柳·咏柳》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描绘初秋时节的弱柳和斜阳下蝉声的悲切,表达了一种凄婉、孤寂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
  • 注释:柳树经历了三次睡眠之后,刚刚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 赏析:这里用“三眠”形容柳树在秋季的变化,由绿转黄,再由黄转凋落,形象地描绘了季节更迭的景象。
  1. “一树斜阳蝉更咽。”
  • 注释:随着斜阳西下,蝉鸣声变得更加凄凉。
  • 赏析:“斜阳”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蝉更咽”则增添了秋日特有的凄凉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哀愁的氛围。
  1. “曾绾灞陵离别。”
  • 注释:曾经在这里与亲人告别。
  • 赏析:这句诗不仅描述了地理位置(灞陵),也反映了人物情感上的不舍与离愁别绪。
  1. “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 注释:柳絮随风飘散,最终化作浮萍,留下一片凄清。
  • 赏析:此句通过自然界的现象来隐喻人事变迁的无情,展现了一种无常的悲凉之感。
  1.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 注释:不要随意折断这柳条,因为那是我心中的遗憾,让我向别人倾诉。
  • 赏析:这里的“苏小”指代历史上的一个女子,借其故事表达无法言说的苦楚和对他人的寄托。
  1.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
  • 注释:这些四处游荡、寻欢作乐的游客。
  • 赏析:通过对游冶者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内心的孤独。
  1. “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 注释:红色的栏杆桥空无一人,只有清晨的风和残缺的月亮。
  • 赏析:这句诗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凄凉的背景,让人不禁想象那个场景中可能隐藏的故事和情绪。

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所经历的情感起伏和心灵的波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