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黄褪了,争上枝头簇。
嫩蕊成丛蒙涧竹,覆遍书窗小屋。
揉入红槽碎珠续,
压醅熟。
萧疏乱秋菊。
引柔蔓,暗香触。
月昏黄、料尔伤幽独。
折上炼师,通明冠子,雅称厌禳装束。
【注释】
淡黄柳:黄色的柳树。道院:佛家讲经说法的地方,这里指寺庙。
蜂黄褪了,争上枝头簇。
嫩蕊成丛蒙涧竹,覆遍书窗小屋。揉入红槽碎珠续,压醅熟。
萧疏乱秋菊。引柔蔓,暗香触。月昏黄、料尔伤幽独。折上炼师,通明冠子,雅称厌禳装束。
【赏析】
此诗描写了寺院中一池清泉旁一株柳树和满地落花的情景。全诗以柳喻人,借柳的衰败之态来写人的孤独、寂寞之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
首句“淡黄柳”,用色淡而质素的淡黄色来写柳叶的颜色,突出其“淡”字,使读者对柳树产生一种朦胧的印象;接着,诗人又以“道院中见黄木香词以咏之”一句,点出所咏的对象是柳树,为下两句作铺垫。
“蜂黄褪了,争上枝头簇。”这两句是说,蜜蜂采过花粉后,黄色已褪,纷纷往树上聚集,好像在向树枝上簇拥着什么一样。
第三句“嫩蕊成丛蒙涧竹,覆遍书窗小屋”,写细长的柳枝被春雨打湿,变得沉重,垂挂在房檐之下,好似覆盖了小房子一般。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柳树的特点和姿态,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身世。
“揉入红槽碎珠续,压醅熟。”这句是说,柳条被揉成团状,放入酒糟里去浸泡,待到泡得熟透时才能取出。
“萧疏乱秋菊”。这两句诗描绘的是秋菊盛开的景象,但与前面描写柳树的诗句相比,却显得有些突兀。这可能是因为菊花的出现,给整个画面带来一点生机和活力吧!
接下来的两句诗,“引柔蔓,暗香触”,写秋菊引来了柔弱的藤蔓,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触动了人心。这里的“暗香触”,可能是说花香四溢,让人心醉神迷。
第五句“月昏黄、料尔伤幽独”,这一句是说月亮渐渐暗淡下来,让人感到孤单和寂寞。这可能是因为夜晚来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了吧!
最后两句“折上炼师,通明冠子,雅称厌禳装束”,是说把折下的秋菊献给僧人作为祭祀用品,以示虔诚。这里的“通明冠子”,应该是说僧人们的帽子或者头巾之类的物品,用来装饰自己,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虔诚之心。
整首诗以柳树、秋菊为载体,通过对其形态、生长环境以及色彩等方面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