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江东,拚向渔樵寄傲。
问何为、冲炎席帽。
年年作苦杂佣保,赤日红尘,怕相嘲程晓。
想西溪草堂,雨杉烟筱。
傍苔阴、置笔床茶灶。
晚凉濯足欹湖,恰估船笛响,风定菱丝袅。

锦缠道·将发玉峰寄纬云弟村居

【注释】
锦缠道:词牌名,又名“锦缠道·秋夜月”等。此调定格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结三平韵一叠韵。上片四句,下片四句。
将:带领,率领。玉峰:山峰的美称。纬云:指织女星(传说在银河中)。村居:隐居乡村的住所。
老去江东:指年纪已大,漂泊无依。
江东:泛指南方。渔樵:捕鱼砍柴的人。傲:自得其乐。
冲炎席帽:冲炎是冲热的意思,席帽是夏天戴的一种帽子。冲炎席帽指夏至时节,太阳最热的时候戴一种凉席帽子防暑。
赤日红尘:炎热的阳光和尘土。
怕相嘲程晓:担心被人嘲笑。程晓:人名,这里指自己的名字。
西溪草堂:指作者在杭州西溪边的草堂。
雨杉烟筱:指山间的树木,因为雨水和烟雾而显得更加幽静。
苔阴:长满苔藓的石阶或墙边。置笔床茶灶:摆放着笔和茶杯的炉子。
晚凉濯足欹湖:傍晚时到西湖边洗凉脚。欹湖:倾斜的湖面。估船:小船。风定菱丝袅:微风吹过,湖面上的菱角飘动起来。袅:摇曳。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情趣的词。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艺术语言,表现了自己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
上片写隐逸生活的情景,起首三句写隐者的生活态度:“将发玉峰寄纬云”,意为将要离开故乡,去到遥远的浙江西部,寄身于纬云山中的隐居之地。“江”是长江的简称,“东”是指南方,“将发玉峰”表明诗人要远行。“寄纬云弟村居”表明诗人打算到纬云山的村庄中去定居,“纬云”即织女星,传说中天上有十二个星座,其中织女是天帝最小的女儿,她居住在天上的一个星座——织女星上。“纬”就是纬线,古代用它来织布,所以称为“纬”。这里的“纬云”指的就是织女星。“村居”表明诗人打算在那里过着隐居的生活。“老去江东”,表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在江东一带漂流不定,没有固定的住处,只能到处流浪。“拼向渔樵寄傲”,意思是说,既然无法找到合适的地方居住,只好向捕鱼砍柴的人那里寄居,以求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寄托。“拼”,表示勉强、无奈之意。“傲”,指隐居生活的乐趣。“问何为”,“冲炎”是冲热的意思,指夏至时节天气最热的时刻。“席帽冲炎”,是说在夏至这天戴着席帽去避暑。“赤日红尘”,意指炎热的夏天,阳光灼热,尘雾弥漫。“怕相嘲程晓”,“相”是相互的意思,“程晓”是一个人的名字,他可能对这种隐居生活不以为然,担心别人会嘲笑他。
下片写隐者在纬云山中的生活情景。“年年作苦杂佣保”,意思是说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出去干一些辛苦的工作,如搬运重物之类的劳动。“杂佣”是多种手艺的合称,包括搬运、建筑等很多工作,“保”在这里是指保护、保卫的意思。“赤日红尘”与“怕相嘲程晓”相对应,表明诗人虽然在纬云山中过着隐居生活,但是仍然被炎热的夏日和劳作的艰辛所困扰。“想西溪草堂,雨杉烟筱”,意思是说在纬云山下有一个叫西溪的地方,那里有一片茂盛的竹林,竹叶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好像被烟雾笼罩着一样,非常美丽。“傍苔阴”,“傍”是靠近的意思,“苔阴”指生长着苔藓的石头或者墙壁边上。在纬云山中隐居的日子里,诗人常常在这片清凉的环境中读书写字、品茗吟诗、观赏自然之美。“置笔床茶灶”,意思是说诗人常在自己的书桌旁边放置着一把椅子和一个茶灶,用来休息和写作。“晚凉濯足欹湖,恰估船笛响,风定菱丝袅”,意思是说在晚上的凉风中,诗人常常在湖边散步,欣赏美丽的风景。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阵船夫划桨的声音,那悠扬的笛声伴随着轻拂的微风飘荡在空中。随着微风的吹拂,湖面上的水草随风摇曳,宛如仙女的头发一般飘逸优美。诗人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心情十分舒畅。“估船”是小船的意思,“估”是估计、估算的意思。“风定菱丝袅”,意思是说随着微风的停息,水草上的露珠也慢慢滑落下来,随风摇摆着长长的细丝。整首词通过对隐居生活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