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黄转绿。
谁透春消息。
入画纤眉舒未得。
幸语行人莫折。
留与千门作寒食。
御河侧。
青青怎如昔。
乍装点、可怜色。
忆当年、重为灵和惜。
肯信东风,玉关遮断,犹有羌儿怨笛。
【注释】:
淡黄柳 新柳
回黄转绿。 回黄,指柳叶由枯黄转为嫩绿;转绿,指柳树的叶子由绿色逐渐变浓。
谁透春消息。 是谁透露了春天的消息?
入画纤眉舒未得。 如画的眉毛舒展开来还未能。
幸语行人莫折。 希望告诉行人不要折断。
留与千门作寒食。 把这种柳条留给千家万户用来做寒食节的祭祀用品。
御河侧 御河之畔。
青青怎如昔。 如今怎么比从前更绿?
乍装点、可怜色。 刚刚装饰点缀过的,显得多么可爱。
忆当年、重为灵和惜。 想起当年,曾经为了它而伤神难过。
肯信东风,玉关遮断,犹有羌儿怨笛。 难道相信是东风将玉关隔断,还会有羌族人民在怨声中哭泣呢?
赏析:
《柳色·咏柳》,这是一首以咏物词著称的佳篇。全词以柳喻人,通过描写柳枝的婀娜多姿,曲折地抒发了作者对青春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片首三句写柳枝的变化。“回黄转绿”,写其由枯黄色变为翠绿色的过程。“谁透春消息”一句,是说谁把春天的消息透露给这棵柳树。“入画纤眉舒未得”,写柳枝如美人纤眉一般,舒展开来还未能得其所愿。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春时柳枝娇柔的形态,同时也暗示了词人此时内心的喜悦与轻松。
下片开头四句写柳枝的用途与价值。“留与千门作寒食”,是说用这柳条做成的柳条饭,可以供人们享用。“御河侧”,写柳枝生长的地方。“青”字,既是形容柳色的青翠,又是暗指京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词人以“玉关”、“羌儿怨笛”等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内心的无奈和哀愁。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咏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