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何声凄绝五更初,三号彻霜天。
忆传筹绛帻,重閤乍启,束带呜先。
换得千村万落,呼应海潮间。
谁复蹴人起,气尽中原。
此际欢场耳热,正灯明酒酽,如沸吹弹。
任门前风雪,啼断夜漫漫。
更哀鸿、相应旷野,盼阳乌、不出怎回暄。
最难忘,宣南残柝,戒旦当年。
诗句解释:
- 寒鸡: 指清晨时分,天色微明。
- 五更初: 指凌晨5点左右,此时天还未亮。
- 三号彻霜天: 形容声音穿透了霜冻的天空。
- 绛帻: 古代的一种头巾颜色,红色。
- 束带呜先: 指穿着官服,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 千村万落: 形容乡村众多,遍布各地。
- 海潮间: 指海边的潮水。
- 谁复蹴人起: 谁还能像过去那样蹴踏唤醒他人?暗示战乱后人们已经疲惫,无法再有所行动。
- 气尽中原: 形容战火过后,中原大地一片死寂,没有生气。
- 灯明酒酽,如沸吹弹: 形容夜深人静时,灯火通明,酒杯中液体沸腾,仿佛在弹奏乐器般悦耳。
- 门外风雪,啼断夜漫漫: 门外的风雪声连绵不断,直到夜晚变得漫长而凄清。
- 哀鸿相应旷野: 比喻战乱后的悲惨景象,如同鸿雁在荒野中悲鸣。
- 阳乌不出怎回暄: 太阳不出来,天空又变暖和了。暗指战争平息后,阳光再次照耀大地。
- 宣南残柝: 指曾经在宣南(今江苏南京市)一带经历过战事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人物或故事中的某个角色。
- 戒旦当年: 指从前的那个年代,即过去的那个时代。
译文:
寒鸡报晓的声音在这宁静的清晨响起,三号的钟声响彻了霜冻的天空。回忆着过去,我们曾传筹饮酒,欢聚一堂,那时的气氛多么热烈。如今重门已开,我们束带起身,准备迎接新的一天。换得的却是千村万落,海潮间的呼应。谁还有勇气蹴踏唤醒他人呢?他们的气已消耗殆尽,中原大地一片死寂。这时节,欢场里的耳热还在,但灯明酒酽的场景却如同沸水中吹奏乐器般让人心醉。任凭门前风雪交加,夜色沉沉,我独自啼哭到天明。更令人悲哀的是,连鸿雁也在荒野中哀鸣。希望那太阳能出来照亮大地,让我们不再感到寒冷。最难忘的是宣南那年留下的残破的柝声,警戒晨曦的来临。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人民痛苦的深深忧虑。首句描绘了清晨的寂静与寒冷,通过“寒鸡”这一生动的意象,引出了整个诗的主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在这个寒冷的清晨被唤醒。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三号彻霜天”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破坏。最后一句通过“最难忘”三个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