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蒙蒙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诗句:

  1.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
    注释:第二天,我从台的左边转弯,走过了百步云梯。
  2. 路又绝矣。
    注释:道路再次变得非常狭窄和陡峭。
  3. 忽见一石如大鳌鱼。
    注释:突然看到一块石头形状像一只巨大的鳌鱼。
  4. 张其口。
    注释:张开嘴巴。
  5. 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
    注释:别无选择,只好走进这个鱼的口中,然后穿过它的肚子出来。
  6. 别是一天。
    注释:这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7. 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
    注释:登上丹台,爬上光明顶,和莲花、天都两峰并排耸立,形成一种鼎足之势,相互对峙。
  8. 天风撼人,不可立。
    注释:天空中狂风怒吼,令人站立不稳。
  9. 晚至狮林寺宿焉。
    注释:晚上到达狮林寺,在那里住下。
  10. 趁日未落,登始信峰。
    注释:趁着太阳还没有落山,我攀登始信峰。
  11. 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注释:这座山峰有三个峰峦,从远处看可以看到两座峰峦并排耸立,但当走近时却发现还有一座山峰隐藏在背后。
  12. 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
    注释:这座山峰非常高峻险峻,下方有一道深不见底的溪流。
  13. 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
    注释:我在山顶上站立着,脚跟几乎悬空,只有脚趾在外面。
  14. 僧惧挽之。
    注释:僧人害怕地拉住我的手。
  15. 余笑谓:“坠亦无妨。”
    注释:我笑着说:“即使掉下去也没关系。”
  16. 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
    注释:他们问我为什么说没关系。我说:“因为溪水没有底部,所以即使掉下去也不会有危险,就像在空中飘荡一样,不知道自己会落在哪里。即使有底部,也至少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到达,所以我可以立刻活着。”
  17. 僧喜。
    注释:僧人非常高兴。
  18. 食顷,有白练绕树。
    注释:过了一会儿,树上出现了一条白色的长带子。
  19. 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
    注释:僧人高兴地告诉我:“这是云层铺满大海的景象。”
  20. 初蒙蒙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
    注释:开始时朦胧不清,如同银色的丝线散落在空中,过了一会儿就变成了一整片。
  21. 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
    注释:青山上露出的尖尖的树梢,就像盘中凝固的油脂中插着一根根笋子。
  22. 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
    注释:过了一会儿,云雾散开,万座山峰重新显露出来,恢复了原来的形状。
  23. 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
    注释:我坐在松树上忍受着太阳的炙烤,忽然间有片云彩升起为我遮挡阳光。
  24. 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注释:我才意识到云朵有高低之分,不是同一种形态。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作者游黄山的所见所闻。从一开始的艰难跋涉,到后来的发现新奇景色;从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到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从对生死观念的探讨,到最后的自我认知。这些内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感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