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从然,十馀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畔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游媚笔泉记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注释】:

  1. 桐城: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安徽省。
  2. 连山:指连绵的山峰。
  3. 及县治而迤平:到达县城时,地势逐渐平缓。
  4. 龙溪:一条弯曲的河流。
  5. 出乎其间:从其中流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桐城的山川地貌和水流景象。首句点明了地理位置;第二句写出了地势的变化;第三句描述了流水的情况;第四句则描绘了深潭和大石;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从然,十馀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
【注释】:

  1. 岁三月上旬:指农历三月初。
  2. 步循溪西入:沿着溪水向西走去。
  3. 积雨:长时间的降雨。
  4. 霁:天晴。
  5. 奇石:奇特的石头。
  6. 蕙草:一种香草。
  7. 松、枞、槐、枫、栗、橡:这些都是树木的名称。
  8. 鸣巂:一种鸟叫的声音。
  9. 声从然:声音很大。
  10. 十馀里旁:周围有十几里路。
    【赏析】:
    此诗描绘了春日里桐城的山水景色,诗人沿着溪水向西走,沿途欣赏到了各种奇石、蕙草、松树、松树、槐树、枫树、栗子和橡树等自然景观,同时听到了鸣巂鸟的叫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桐城的山川地貌和水流景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畔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注释】:

  1. 复西循崖:又向西沿着山崖。
  2. 翼乎临于溪右:像翅膀一样伸向溪水的右边。
  3. 宋李公麟之垂云畔:指宋代李公麟的画《垂云阁》。
  4. 后:后来的人。
  5. 被:同“披”,覆盖。
  6. 石罅:石缝中。
  7. 大树:大树枝条。
  8. 荫:遮蔽。
  9. 布席坐:铺开席子坐着。
  10. 翼乎临于溪右:像翅膀一样伸向溪水的右边。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沿着山崖前行的景象。诗人发现连着的石头像是重楼一般,伸展在溪水的右边。有人认为这是指宋代李公麟的《垂云阁》画作,也有人认为这是后人为了纪念李公麟而命名的。在石缝中生长着大树,枝叶茂密,遮住了几十人。诗人走到这里,可以铺开席子坐下休息。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桐城的自然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