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注释】
姜坞先生:姜氏,姓姜名坞。
鼐:作者的字。
【赏析】
这是一首题游媚笔泉记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游媚笔泉记为由,抒发了对友人姜坞先生的敬慕之情。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注释】
姜坞先生:姜氏,姓姜名坞。
鼐:作者的字。
【赏析】
这是一首题游媚笔泉记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游媚笔泉记为由,抒发了对友人姜坞先生的敬慕之情。
【注释】 万里江流断:长江横亘中国,源远流长。 双崖地脉通:天门山是两山夹峙,一东一西,中间有一条峡谷。 冥冥浮积气:冥冥,形容茫茫一片。浮积气,指云雾弥漫的大气。 漠漠送长风:长风,指狂风,大风。 神州落照中:神州,指中原地区。落照,夕阳西下时余光映在水面上的景象。《水经注》说:“日出扶桑(今山东半岛东端)而人于海,初出之顷为朱明,日炎炽也;已出者为白,日稍衰也,其末则耀景属天,光晖朗曜也。”
诗句释义 1 晓过池州郭,人家傍曲溪。 - “晓过池州郭”:早晨经过池州的外城。 - “人家傍曲溪”:靠近弯曲的河流(小溪)的居民。 - 注释:"郭"是古代城市外围的城墙;"曲溪"指的是弯曲的小河或溪流。 - 赏析: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诗人行经池州城外,欣赏周边自然环境的宁静与美丽。 2. 白花临岸发,青草度江齐。 - “白花临岸发”:白色的花朵靠近岸边盛开。 - “青草度江齐”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怀古诗。诗中的“寒吹动关河”、“登台白日俄”两句,描写了作者在八月十五日夜月明之夜登高临远,面对苍茫的关河和皎洁的月色所生发的感兴。“孤云高渤碣,秋色渡滹沲”,则以“孤云”对映“沧浪”,以“秋色”对映“滹沲”。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又想到自己与友人同游黑窑厂,于是又生出“海内词人在”,而友人已逝的伤感之情来。最后两句写明月当空,鸟鹊惊飞,诗人不禁想起友人生前的往事
诗句赏析 淮阴钓台:英雄时会,功成运非 1. 人杰乘时会,功成运已非 - 解析 - “人杰乘时会”:指在恰当的时机,有杰出才能的人得以施展其才华。“乘时”,意味着利用时代的机遇;“人杰”,则强调了个体的非凡才能。 - “功成运已非”:意指当一个人取得巨大成功时,往往伴随着命运的转变或不再有利的局面。这里的“运”指个人的命运或运势,“已非”意味着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利。 2.
黟县道中 苍翠压人低,流云落大溪。 连岩𡼡草日,悬隥带阴霓。 雨歇群山响,春深万木齐。 寥寥方久立,谷鸟一为啼。 注释: 1. 苍翠:形容山林树木的绿色茂盛。 2. 压人低:形容山峰高大、雄伟。 3. 流云:流动的云彩。 4. 落大溪:流入大山之间的一条大河。 5. 连岩𡼡草日:形容山连着山,草木葱茏。 6. 悬隥: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 7. 阴霓:指乌云遮住太阳形成的彩虹。 8. 雨歇群山响
洪造深深柳读书堂图 所居江上宅,春柳万千枝。 绿径最深处,幽轩独咏时。 微风一以度,好鸟频相窥。 忽见古贤意,无言中自知。 注释: - 洪造:这里指的是作者洪造。 - 所居:所居住的地方。 - 江上宅:在江边的宅院。 - 春柳万千枝:春天的柳树有成千上万的枝条。 - 绿径:绿色的小径。 - 幽轩:幽静的书房。 - 微风:轻柔的微风。 - 好鸟:可爱的鸟儿。 - 忽见古贤意:突然之间
注释及赏析: 1. 登舻当月朏:登上船,正值月初时分。朏,即新月。 2. 鼓棹及风轻:挥动着桨橹迎接和煦的风。棹,指船桨。 3. 波浪浮春气:波涛中似乎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4. 星河泛夜明:银河在夜晚闪烁,光芒四射。 5. 壮情真叱驭:豪情壮志,仿佛能驱策烈马。 6. 德被光生岸:德行如同太阳一般普照众生。 7. 朝暾似已迎:清晨的阳光已经到来。暾,即日出时的光芒。 译文: 登上船时
初雪忆去年是时经潜山下 窗外闻风竹,缘阶雪遂深。 我思山谷寺,天远大江阴。 石气青霞嶂,秋声黄叶林。 更穿岩径去,应阻故人寻。 【注释】 1. 初雪:第一场雪 2. 忆:思念 3. 是时:这个时候 4. 经潜山:走过潜山 5. 窗:窗户 6. 听:听到 7. 风竹:风吹过的竹子发出的声音 8. 缘阶:沿阶梯 9. 遂:就 10. 思:思考 11. 山谷寺:位于山谷深处的寺庙 12. 天远
石钟山 挂帆初月出,风起大孤塘。 遥夜来湖口,江天寒淼茫。 石潭流激激,岩树郁苍苍。 千载元丰士,风流何可忘。 注释: - 挂帆初月出:挂上船帆,初升的月亮出现在天空中。 - 风起大孤塘:微风吹起,大孤塘的水波荡漾。 - 遥夜来湖口:遥远的夜晚,我来到了湖口。 - 江天寒淼茫:江水和天空在寒冷中显得模糊不清。 - 石潭流激激:石头上的水潭水流湍急。 - 岩树郁苍苍:岩石上的树木郁郁葱葱。 -
宿德化县 南行三百里,举首白云端。 大壑连阴霭,中天峙碧峦。 夜潮千嶂闭,明月九江寒。 更就东林宿,萧条钟磬阑。 注释: 1. 南行三百里:形容路程遥远。 2. 举首白云端:抬头望去只见云朵,如同一片白茫茫的天际。 3. 大壑连阴霭:深深的山谷连接着昏暗的云雾。 4. 中天峙碧峦:中间的天空高耸入云,形成一座座碧绿的山峰。 5. 夜潮千嶂闭:夜晚江水涨潮时,千山万岭都被淹没在水面之下。 6.
游媚笔泉记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注释】: 1. 桐城: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安徽省。 2. 连山:指连绵的山峰。 3. 及县治而迤平:到达县城时,地势逐渐平缓。 4. 龙溪:一条弯曲的河流。 5. 出乎其间:从其中流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桐城的山川地貌和水流景象
今别离四首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 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 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 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 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 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 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 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 译文: 彼此之间无法互相听到对方的声音,这让我不禁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们之间的联系常常出现不和谐的波动呢?当我抬起头来,看到了明亮的月亮
【今别离四首】 其一 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 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译文: 每天每时每分,我都期待着你的书信。可是每当我收到你的信件,却总是感到你离我那么遥远,让我的面容显得憔悴。我多么希望能像闪电一样迅速来到你的身边。 注释: 1. 百须臾:一百个时辰,指一天的时间。 2. 书到时有几:书信到达时有多少时间。 3. 一息不相闻:一刻也不互相听到消息。 4.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读书环境和作者的阅读状态。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1. 醉书斋记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书斋中沉醉于书本世界的情景。 译文:我为我的书房布置了一间干净整洁的房间,把它命名为“醉书斋”。明亮的窗户和素雅的墙壁让这里显得十分宁静。书桌上摆放着几案和笔砚,旁边放着香炉和茶碗。我还放置了一张竹床和一个木榻。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有古今中外的著作。还有琴、磬等乐器和尘尾等杂物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将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下面是逐句释义: 1. 醉书斋记 - 诗句:“夜坐,漏常午,顾僮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 译文:夜晚坐着,时钟已经过了中午,看着仆人在旁边,没有人在身边,突然鼾声震耳欲聋,起来看,都烂漫地睡在地上了。 - 关键词:夜坐、漏常午、顾僮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烂漫睡地上矣 - 注释
诗句: ```plaintext往者,长洲韩公为吏部,听事而归,喟然叹。吾问曰:“公何叹?”公曰:“昔有医者,与吾故且狎,吾叩焉,曰:‘人皆谓子之医能杀人,何也?’曰:‘非吾之医能杀人也,而吾不能不使之罢而死也。吾固知吾术之不足以已其疾也,而不能不利其酬。不获已,以物之泛而缓者试焉。其感之浅,而与吾方相中者,固尝有瘳矣。其浸寻反覆,久而不可振者,吾心恻焉,而无可如何。’今某地告饥,上命发粟以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