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说没也。

【注释】

  1. 白云先生传:指代一部关于白云先生的传记或者文献。
  2. 或曰,书已入圹:有人说书已经被埋在土里了。
  3. 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另一种说法是,这部书被分为两本,但仍然保存在他家。
  4. 乾隆三年:乾隆皇帝的年号为“乾隆”,所以这里指的是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
  5. 诏修三礼:皇帝下诏让修《三礼》这本书。
  6. 遗书:遗散的书。
  7. 从孙某:从孙指的是祖父的兄弟的儿子,也就是白云先生的孙子。
  8. 诣郡:去郡城(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办事。
  9. 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太守命令学官召集学生把书抄写下来。
  10. 久之未就:很久都没有完成。
  11.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我对先生的作品很向往。
  12. 惧其无传也久矣:我担心这部作品没有传承下去。
  13. 幸其家人自出之:幸运的是白云先生的家人自己拿出了这部书。
  14. 终不得一寓目焉:最终也没有看到过。
  15. 故并著于篇:所以我把这事情写在这篇文章中。
  16. 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让乡里的后辈能够有所启发和感悟。
  17. 守藏而传布之:守护好这部书,让它能够流传下去。
  18. 毋使遂说没也:不要让它就这样消失不见。

【译文】
有人说书已经被埋在土里,有人说《三礼》一书已经分两本,还保存在家里。乾隆三年,皇帝下诏让修《三礼》,寻找这部遗书,他的孙子某去郡城办事,太守让他的学官召集学生把书抄写下来,很长时间都没有完成。我对先生的作品很向往,但又担心这部作品没有传承下来,很高兴白云先生的家人自己拿出了这部书,但最终还是没有看到过。所以把这事情写在这篇文章中,让乡里的后辈能够有所启发和感悟,守护好这部书,让它能够流传下去,不要让它就这样消失不见。

【赏析】
这是一篇关于寻找古籍遗书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作者对古籍的珍视和保护意识。文章以白云先生的遗书为主线,通过对白云先生遗书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描述,表达了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呼吁。同时,文章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古籍研究的热情和执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