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梅花岭,一个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地方。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段精神的象征。在历史的洪流中,史可法以其高尚的节操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壮歌。

让我们追溯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即将灭亡的命运,史忠烈公深知自己的处境,但他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使生命终将逝去,也要以死抗争,捍卫自己的信仰。他召集了所有的将领,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遗言:“我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这一重任,成为了史忠烈公最后的依靠。

命运似乎并未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伟大的承诺。当城墙最终被敌人攻破时,忠烈毅然决然地拔刀自裁,而那些忠诚的将领们却纷纷上前阻止。在那一刻,史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决和悲壮,他的口中呼唤着“史德威”,这个名字仿佛是对他的最后致敬,也是对那些愿意为了信仰和信念付出生命的人们的赞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史公的遗志未能实现,但他的精神却在后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们传颂着他的英勇事迹,将他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而在这片土地上,梅花岭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象征,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生与死的激烈交锋。每当春风拂过,梅花盛开时,人们总会想起那位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人物——史可法。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或许会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但正如史可法所展现的那样,只要我们坚守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和目标不懈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