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诗句释义
- 呜呼!:表示哀叹或感慨。
- 神仙诡诞之说:对神仙传说的夸张说法。
- 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在战斗中去世,传说他死后灵魂通过一种方式解脱,即“兵解”。
-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也通过某种方式从死亡中“悟道”,即涅槃,并成功“解脱”。
- 忠义者圣贤家法:表明忠诚和正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 其气浩然:形容正气浩荡,充满天地之间。
- 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不必纠结于出世与入世的选择,因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无需这样的区分。
- 神仙之说:指那些关于超自然现象和仙人存在的迷信说法。
- 所谓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过头,反而弄巧成拙。
- 忠烈遗骸:忠于国家的人死后留下的遗骸或遗言。
- 乙酉在扬:指某年在某地发生。
- 五死而得绝:多次死亡后得以安息。
- 火之:焚烧。
- 扬人:扬州人。
- 王猷定、黄遵严、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王猷定、黄遵严和屈大均分别创作了传记、铭文和哀悼诗文来纪念这些忠烈人物。
- 英、霍山师败:指的是某次失败的战斗。
- 大将发至江都:将军被押到江都。
- 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命令史家的男女来识别这些人。
- 忠烈之第八弟已亡:说明忠烈家族中有八个人已经去世。
- 夫人年少有色:这位夫人年轻美丽。
- 守节:保持贞操。
- 欲强娶之:企图强迫娶她。
- 夫人自裁而死:夫人自杀身亡。
- 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当时人们认为这发生在将军的逼迫之下,不敢为之做宣传。
译文
感叹那些关于神仙的奇异说法,颜真卿和文天祥似乎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解脱,但实际并未死亡,这种信念并不符合儒家所说的忠诚和正义。真正的英雄气概是浩然之气,它始终存在于天地之间,无需追求超越尘世的生活方式。对于那些自称死于非命的人,我们无需去追问他们是否真正解脱了。至于那些冒用忠烈之名的人,他们的名声又有何意义呢?
墓地旁有丹徒钱烈女的坟墓,她在乙酉年(1575)在扬州死去,五次死亡才得以安息。父母特地告知她的火葬地点,以免留下不洁之物。扬州人将其埋葬于此。江右的王猷定、关中的黄遵严、粤东的屈大均为其撰写了传记、铭文和哀悼诗文。
尽管还有未被完全表露的功绩,我听说忠诚的兄弟在翰林可程以下还有几人,后来都来到了江都省亲。适逢英将军和霍山将军战败之后,抓到了一些假冒忠烈的人,大将把他们押送到江都,命令史家的男女来辨认他们的身份。忠烈家族中的第八位弟弟已经去世,他的夫人年纪轻轻且有美色,坚守贞洁,也被带到现场确认身份。将军对她的美色垂涎三尺,试图强娶她,夫人最终选择自杀以示反抗。由于她是在将军的逼迫下做出的决定,没有人敢为她进行宣传和表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忠烈人物的事迹,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作者通过对比“神仙”与“忠义”的不同观念,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真正的英雄并非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出高尚的品质。同时,作者也揭示了某些人为了名利而牺牲原则的行为,以及社会对这些行为的冷漠态度。整篇文章充满了对忠烈精神的赞扬和对世俗偏见的批评,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