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钗。鱼圉圉,鸟喈喈,草履对芒鞋。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挑荠女,采莲娃,菊径对苔阶。诗成六义备,乐奏八音谐。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诗句释义与译文
声律启蒙 · 上卷 · 九佳
注释:这首诗是《声律启蒙》的第一章,通过列举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来体现诗歌的节奏感。
译文:河水对大海,汉水对淮河,赤岸对朱崖。鹭飞翔于水面,鱼儿跃动在清澈的水中,宝钿(镶嵌着珠宝的金钗)与金钗相对应。鸟儿叽叽喳喳,草鞋与芒鞋相配。古代贤者崇尚厚重,当代之人喜好诙谐。孟训文公谈论人性本善,颜师孔子探讨心灵的斋戒。缓抚琴弦,如同流莺并排而语;斜排筝柱,仿佛过雁相互挨靠。
赏析:此诗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景物,以及与之相应的服饰和行为,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和善于捕捉自然之美的才能。
声律启蒙 · 上卷 · 九佳
注释:继续描述自然景观和生活中的细节,以展现诗的节奏和韵律。
译文:丰年与俭年,平等与差异,布衣与荆钗。雁群排列成行,鱼阵形成队列,榆塞和兰崖对应。挑荠女与采莲娃,菊花径与苔阶相对。诗中六义完备,乐曲八音和谐。法律严苛导致人民疾苦,郑声之音让人困惑。天空欲降霜,边塞已有鸿雁飞过;云将下雨,庭院前蚂蚁已排列好队形。
赏析:此部分通过对比和对仗,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行为的和谐统一,同时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心态。
声律启蒙 · 上卷 · 九佳
注释:描述了城市与市场的对比,以及街巷与道路的区分。
译文:城与市相对,巷与街相对,破屋与空阶相对。桃树枝繁叶茂,桂树叶茂花繁。砌蚓与墙蜗相对应。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橘树则代表着吉祥。季路和高柴都是古代贤者的名字。花朵可以藏身于酒馆,竹子映衬着读书人的住所。马首不能扣响孤独的竹笛,车轮最终会被洛阳埋葬。朝廷的官员穿着锦衣,贵重的是乌犀腰带;宫女们佩戴白燕钗环,适宜簪在头上。
赏析:此部分通过描绘城市、市场、街巷、建筑等元素,以及与之相关的植物、人物和器物,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社会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