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香篆浓于雾,织就绿阴红雨。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鳞瞑羽迷谁与诉。好段东风,好轮明月,尽教封侯误。

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清明时节,思念如烟

  1. 诗词原文
    丝丝香篆浓于雾,织就绿阴红雨。
    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
    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
    鳞瞑羽迷谁与诉。 好段东风,好轮明月,尽教封侯误。

  2. 译文注释

  • 丝丝香篆浓于雾:点燃的香篆烟雾浓郁如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
  • 织就绿阴红雨:随着香篆烟雾的飘散,仿佛是绿色的树荫和红色的雨滴交织在一起。
  • 乳燕飞来傍莲幕:一群小燕子飞来,在莲花般的屏风上筑巢栖息。
  • 杨花欲雪:杨树上的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像是雪花一般。
  • 梨云如梦:天空中的梨花云朵像梦一样飘渺,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 又是清明暮:清明节已经过去,暮色降临,春意渐行渐远。
  • 屏山遮断相思路:屏风遮挡了视线,阻断了相思之情的传达。
  • 子规啼到无声处:杜鹃鸟的鸣叫声渐渐消失,表达了一种无声的哀伤。
  • 鳞瞑羽迷谁与诉:鱼和鸟都沉默不语,不知道该如何向对方倾诉自己的思念。
  • 好段东风,好轮明月:美好的春风和明亮的月光,却无法抚平内心的创伤。
  • 尽教封侯误:所有的功名富贵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不如彼此的情意深厚。
  1.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与深深的思念。词中不仅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如“绿阴红雨”、“杨花欲雪”等,还巧妙地通过香篆、燕子、杜鹃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既浪漫又带有一丝忧伤的氛围。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使得整首词不仅具有画面感,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细致描写,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感世界,使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那份孤独与无奈。

  2. 创作背景
    此诗为清初著名文人高鹗所作。据《清史列传》记载,高鹗曾任内阁中书,后迁升至礼部尚书。其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尤其是他的词作更是受到推崇。这首词可能是他在特定场合或因应某种情感需求下创作的。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美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