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窃闻君子处己,不欲自恕而苛责他人以非其道。今执事之于仆,乃有不然者,愿为执事陈之。

执事,仆之父行也。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汝至,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照,汝当持刺拜于床下。”语不及执事。及至金陵,则成公已得罪去,仅见方公,而其子以智者,仆之夙交也,以此晨夕过从。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噫,亦过矣。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译文:    
仆我听说君子处理事情,自己不想原谅自己而苛责他人,违背了他们的道。现在您对我却有这样的要求,希望为我陈述一下原因。    
    
执事,我是您的父亲的朋友。在神宗末年,我和大人一起为官,相处得很愉快。之后却有想要终了这件事而不能的事,大人应该自己去回忆其原因,不必我来陈述吧!大人被削职归家时,我还很年轻,每次侍奉大人,都不曾不感叹他的才能而感慨一整天。等到我稍长一些,懂得读书,求师于金陵,即将启程时,大人送给我说:“金陵有位御史成公勇,虽然对我来说是晚辈,但我常常很重视他。你到了那里,应当拜他为师。还有我的老朋友方公孔照,你应当拿着名片到他床前拜见。”他说这些话时没有提到您。等到了金陵后,成公已经得罪而去,只见到方公,而他的儿子以智者,是我早有的好友,因此我们朝夕交往。方公与您同为父亲的朋友,理应去拜访,然而不敢这么做,您应该自己去回忆原因,不必我来陈述吧!如今您却责备我和方公关系好,而和您的关系不好。唉,这也太过分了吧!    
    
赏析:    
这是一首写给友人的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中自我批评与他人责备的态度的反思和批评。诗中通过对不同人之间的互动和评价进行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自我定位问题。    
    
诗中提到的“执事”,即指信的收件人。作者通过描述与某人(可能是朋友或上级领导)的关系演变,反映出自己在人际关系处理上的困惑和不满,以及对这种状况的反思。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在面对权力和道德压力时的心理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立场。诗中的关键词“执事”、“自恕”、“苛责”等,不仅体现了作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扰,也揭示了作者对于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和道德评判的思考。此外,通过具体的历史情境和个人经历,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人际关系的细致描绘,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