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马伶传

马伶,原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来自西域,当时被称为“马回回”。他年轻时就以出色的表演技巧闻名,但因未能得到名师的指点而感到遗憾。直到他听说昆山顾秉谦是严嵩的同僚,有机会成为严嵩的弟子才决定前往京师。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昆山顾秉谦的门下弟子。

在一次宴会上,马伶向新安商人李伶展示自己的技艺,并邀请他一起演奏《鸣凤》。演奏结束后,他们开始谈论有关河套的话题,马伶又因与严嵩的关系被派往外地任职。此时,李伶突然失声,匍匐前称自己是马伶的弟子。结果,兴化部的表现远远超越了华林部。

那天晚上,华林部经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回答说:“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就不仅取决于天赋和努力,还取决于他是否能找到合适的老师来指导和提升自己。马伶虽然无法直接从李伶那里学到高超的技艺,但他通过不懈努力和坚持,终于成为了昆山顾秉谦的门下弟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学习和成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