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徵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着。

诗句
1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1.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徵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译文

  1. 马伶是金陵的著名梨园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朝廷中的文武官员都在其中,而且当时正是一个太平兴盛的时代,人们容易沉迷于娱乐。这里的男女老少都去桃叶渡和雨花台游玩,足迹交错。梨园界中以技艺著称的演员多达几十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兴化部和华林部。
  2. 一天,新安县的一个商人将两部梨园合并为一场大型聚会,广泛地邀请了金陵的贵族文人以及美女,他们齐聚一堂。在东厢房演奏的是兴化部,而在西厢房则是华林部,两部各自演奏了《鸣凤》。这时,有一位被称为椒山先生的人正在演奏。等到曲子奏到一半,两位梨园演员开始比拼技巧,他们的演唱风格各异,都被认为是非常擅长的。当时两位相国正在讨论边境问题,而西厢房的那位名叫李伶的表演者是位严嵩相国,东厢房的马伶则感到羞辱,因此他换掉了自己的衣服逃跑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明朝时期金陵梨园界的两大流派——兴化部和华林部的较量。诗中通过描述两个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娱乐活动的兴盛。马伶作为金陵的知名梨园演员,在这场大会上表现出色,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尊敬。然而,马伶却因为害怕输给李伶而选择逃避现实。这种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的追求和个人荣誉感的矛盾心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