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诗句

  1. 说京师翠微山:讲述关于京城翠微山的一些事情。
  2.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庙里珍藏着一本《礼经》,用礼文来教化佛陀,如果不这样,那么这个地方就会变得粗俗而失去庄严。
  3. 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在寺庙外有人刻石,他们的话很清和,是康熙朝的文人之言。
  4. 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焉:为什么只特别提到龙泉寺?因为龙泉寺有特别的韵味。
  5. 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其他的都很明显,如果没有龙泉寺,那么就不能说是隐藏的地方了。
  6.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我极其难忘龙泉寺,更不能忘记松树。
  7. 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以前我游览苏州的邓尉山,有四棵松树,它们的姿态弯曲而精神焕发,白天就像打雷下雨一样。
  8. 四松之蔽可千亩:这四棵松树的遮蔽面积可以达到一万亩。
  9. 平生至是,见八松矣: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第八棵松树。
  10. 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邓尉山的松树姿态放纵,翠微山的松树庄重肃穆;邓尉山的松树像古代的神仙般自由自在,而翠微山的松树则是古代的正直之士;邓尉山的松树仿佛不知道天地为何物,但翠微山的松树却是天地间不可缺少的松树。

译文

谈论的是京城翠微山,寺庙中藏有一册《礼经》,用礼仪教化佛陀,否则就太粗俗了。寺庙外面有个刻石的人,他说话清和,这是康熙时期的文人所说。寺庙大约有八九座,为什么偏偏说龙泉寺呢?因为它有着特殊的魅力。其他的地方都很明显,没有龙泉寺就不算是隐居的地方了。我对龙泉寺的记忆非常深刻。不仅记得龙泉寺,更不能忘记松树。我以前游历过苏州的邓尉山,那里的四棵松树,形态弯曲而精神焕发,在白天就像是打雷下雨一样。这四棵松树的遮蔽面积可以有一万亩。我这辈子到过的地方,已经见过八棵松树了。邓尉山的松树姿态放纵,翠微山的松树庄重肃穆;邓尉山的松树像古代的神仙般自由自在,而翠微山的松树则是古代的正直之士;邓尉山的松树仿佛不知道天地为何物,但翠微山的松树却在天地间是不可缺少、不可或缺的松树。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京城翠微山及其周边环境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描绘寺庙、松树以及刻石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同时,通过对不同地点松树的描述,展现了不同环境下松树的不同风貌,从而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