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
【戒外加油】
俗厨制菜,动熬猪油一锅,临上莱时,勺取而分浇之,以为肥腻。甚至燕窝至清之物,亦复受此玷污。而俗人不知,长吞大嚼,以为得油水入腹。故知前生是饿鬼投来。
【戒同锅熟】
同锅熟之弊,已载前“变换须知”一条中。
【戒耳餐】
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余笑曰,“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其如吃不得何?
诗句:
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
译文:
治理国家的人如果能够实施一项利益政策,还不如消除一项弊端更为重要,如果能消除饮食方面的弊端,那么就可以想尽办法去纠正了。因此,我创作了一篇名为《戒单》的文章。
注释:
- 为政者:指执政者、领导者。
- 兴一利:提出一个有益的政策或措施。
- 除一弊:消除一个问题或弊端。
- 食单:古代的食谱,也泛指饮食的规矩或标准。
- 思过半:思考问题的一半已经足够了,意思是解决问题只需要解决一半就够了。
赏析:
此诗通过“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这一主旨来阐述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作者强调,虽然提出了一项政策或者措施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么这些政策的实施就是无用功。在饮食方面也是如此,提倡去除不良的饮食习惯,而不是仅仅追求食物的美味和丰盛。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人对于实际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对治国理念的实践指导,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改善社会风气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注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