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走油】
凡鱼、肉、鸡、鸭虽极肥之物,总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汤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汤中,则汤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误于火大猛,滚急水干。重番加水;一误于火势忽停,既断复续;一病在于太要相度,屡起锅盖,则油必走。
【戒落套】
唐诗最佳,而五言八韵之试帖,名家不选,何也?以其落套故也。诗尚如此,食亦宜然。今官场之菜,名号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种种俗名皆恶厨陋习。只可用之于新亲上门,上司入境,以此敷衍;配上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百拜方称。若家居欢宴,文酒开筵,安可用此恶套哉?必须盘碗参差,整散杂进,方有名贵之气象。余家寿筵婚席,动至五六桌者,传唤外厨,亦不免落套,然训练之卒,范我驰驱者,其味亦终竟不同。
【译诗】
随园食单·戒单
【戒走油】
鱼、肉、鸡、鸭等极肥之物,总要让其油脂附着于肉中,不让它落在汤里,这样味道才能保存而不流失。若肉里的油,有一半留在汤中,那么汤的美味就会在肉的外面了。推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火力过大,水翻滚急促而干涸,反复加水;二是因为火势突然中断后又重新点燃;三是因为烹饪者对火候的把握不够准确,频繁地打开锅盖,导致油脂四溢。
【戒落套】
唐诗之佳作堪称最佳,然而,五言八韵的试帖诗,名家却往往不选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试帖诗落入了固定的套路。诗歌尚且如此,饮食亦应如此。现在的官场宴会,菜肴名称多达十六碟、八簋、四点心等等,甚至还有满汉席和十大菜之称,所有这些俗气的菜名都源于厨师陋习。这些菜品只适合用于新亲上门、上司来访时使用,配上华丽的椅披桌裙和插屏香案,三揖百拜才算得体。若是在家中欢聚饮酒之时,怎能用这样的庸俗菜品招待?必须让盘和碗错落有致,荤素相间,才显得名贵大气。我家的寿宴婚席,常常摆到五六张桌子,传唤外厨时也难免落入俗套,但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员工,能跟随师傅的步伐操作,他们制作的菜肴味道终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