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龙井茶】

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每还乡上冢,见管坟人家送一杯茶,水清茶绿,富贵人所不能吃者也。

【常州阳羡茶】

阳羡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

【洞庭君山茶】

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方毓川抚军曾惠两瓶,果然佳绝。后有送者,俱非真君山物矣。

【译文】
武夷茶:余向不喜欢武夷茶,嫌其浓烈苦涩如喝药。然而丙午秋,游览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僧人道士争相献茶。茶杯小得像胡桃,壶小得像香橼,每次斟茶不足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中国茶叶的品鉴和评价。诗中详细地描述了武夷山的茶、杭州的龙井茶、常州的阳羡茶以及洞庭君山的茶的特点和口感,表达了作者对于各种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茶文化的高度关注和热爱。
武夷山的茶以其独特的清香和甘甜口感而闻名。作者描述了在游览武夷山过程中所品尝到的各种茶叶,其中龙井茶因其清淡的味道而受到赞誉,而阳羡茶则因为略浓的味道而更受喜爱。此外,还有洞庭君山的茶,它的颜色和味道都与龙井茶相似,只是采摘的量更少。
这首诗通过对各种茶的描述,展示了中国茶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口感,让人回味无穷。这些茶叶不仅代表了中国的茶文化,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中国茶文化的世界中,让人们感受到中国茶的魅力和韵味。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