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饭本也,余菜末也。本立而道生。作《饭粥单》。
【饭】
王莽云:“盐者,百肴之将。”余则曰:“饭者,百味之本。”《诗》称:“释之溲溲,蒸之浮浮。”是古人亦吃蒸饭。然终嫌米汁不在饭中。善煮饭者,虽煮如蒸,依旧颗粒分明,入口软糯。其诀有四: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观音籼”,或“桃花籼”,春之极熟,霉天风摊播之,不使惹霉发疹。一要善淘,淘米时不惜工夫,用手揉擦,使水从箩中淋出,竟成清水,无复米色。一要用火先武后文,闷起得宜。一要相米放水,不多不少,燥湿得宜。往往见富贵人家,讲菜不讲饭,逐末忘本,真为可笑。余不喜汤浇饭,恶失饭之本味故也。汤果佳,宁一口吃汤,一口吃饭,分前后食之,方两全其美。不得已,则用茶、用开水淘之,犹不夺饭之正味。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
【饭】
王莽云:“盐者,百肴之将。”余则曰:“饭者,百味之本。”《诗》称:“释之溲溲,蒸之浮浮。”是古人亦吃蒸饭。然终嫌米汁不在饭中。善煮饭者,虽煮如蒸,依旧颗粒分明,入口软糯。其诀有四: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观音籼”,或“桃花籼”,春之极熟,霉天风摊播之,不使惹霉发疹。一要善淘,淘米时不惜工夫,用手揉擦,使水从箩中淋出,竟成清水,无复米色。一要用火先武后文,闷起得宜。一要相米放水,不多不少,燥湿得宜。往往见富贵人家,讲菜不讲饭,逐末忘本,真为可笑。余不喜汤浇饭,恶失饭之本味故也。汤果佳,宁一口吃汤,一口吃饭,分前后食之,方两全其美。不得已,则用茶、用开水淘之,犹不夺饭之正味。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
【注释】
- 王莽云:“盐者,百肴之将。”余则曰:“饭者,百味之本。”:这句话引用了前人的名言来强调饭的重要性。王莽的话强调了盐在多种菜肴中的基础作用;而“饭者,百味之本”则是说饭作为基础食物的地位。这里通过比较两种说法,突出饭的不可替代性。
- 《诗》称:“释之溲溲,蒸之浮浮。”: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来描绘古代人对蒸饭的食用方式。
- 古人亦吃蒸饭:指出古人不仅烹饪方法多样,连主食也有多样化的选择,蒸饭是其中之一。
- 善煮饭者,虽煮如蒸,依旧颗粒分明,入口软糯:这是对煮饭技巧的描述,强调即便采用类似蒸的方法煮饭,也能保持米饭的颗粒清晰和口感软糯。
- 一要米好至宁一口吃汤,一口吃饭,分前后食之,方两全其美:这部分讨论了煮饭的关键要素之一——选择好的大米。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饭的质量。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更优的用餐体验,即一边吃着米饭,一边享受汤品,这种搭配既美味又健康。
- 不得已至仍不夺饭之正味:这部分描述了当其他选择(例如汤品)无法提供同等美味时,仍然坚持使用米饭的情形。尽管这些选择可能在某些方面优于米饭,但它们无法完全替代米饭本身的美味。
- 饭之甘,在百味之上:这句话强调了米饭味道的甘甜在众多食物中的独特地位。
- 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菜:这句是对美食爱好者的忠告,意味着那些真正懂得品味和欣赏的人,即使只吃米饭,也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饭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食物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通过对比、类比等手法,诗人表达了对米饭的赞美之情,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基础饮食的观念。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美食的同时,不应忽视食物的本质和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