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见二王帖十卷,首幅刻右军、大令二像,前六卷皆右军书,后三卷皆大令书,共一百七十余页,末一卷皆名贤题跋,乃金坛李氏所刻。李为元、明两朝世家,故能办此。余曾不停手临七月余,后以乏米,质之张氏,得六星后未能赎,可叹耳!

二王有《甲戍帖》,在《淳化》之上。宜兴蒋如奇,号邃初,在扬州盐商家得之,价值千金。蒋与刘馀佑同年,蒋死,其子中落,适刘子名芳烈者,为镇江太守,蒋子修谒刘,请看不还,以北寄为辞,及蒋归,然刘所赠不下数百金也,后数年,蒋游京师谒馀佑,又赠数百金。蒋遂不敢言,至今竟为刘氏所有。

米南宫对宋仁宗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气,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

余学书十六年,方悟得势字,至二十七年,方悟得三折笔锋。今人把笔无几时,便思挥屏扇纤素,开口便轻议前贤,只是不自知丑态耳。历代名家,各有妙悟,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如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如两峰出云,忽然自合,如见舞剑器,如见道斗蛇,如闻嘉陵江声,乃于道字方有悟,抽刀断水,总只悟得个势字,是取势又兼用笔,其余三折锋之说,自卫夫人及羲、献而后无有问途者,岂知之,固秘之耶。抑得势即三折笔耶,可以不言耶,妙极!

临池心解
我看到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十卷书法真迹,第一幅刻有右军和大令的画像,前面的六卷都是王献之的字,后面的三卷是王羲之的字,总共有170多页,最后一卷都是名人的题跋,这是金坛李氏刻的。李氏家族是元、明两朝的世家,所以能办到这个。我曾经不停地临摹了七月余,后来因为缺米,就把它抵押给了张家,但是六星之后不能赎回,真是太可惜了!
二王有《甲戍帖》,它比《淳化》还要好。《淳化阁帖》是宋代著名的书法作品集,由宋徽宗赵佶主持编撰。其中的《淳化阁帖》中收录了许多名家的书法作品,其中也包括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作品。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书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米南宫对宋仁宗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气,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
我的书法学习经历非常长,才悟得了势字,到二十七年,才悟得三折笔锋。现在的很多人把笔的时间很短,就开始挥动扇子,开口就轻率评论前贤,只是不自知自己的丑陋罢了。历代名家,各有妙悟,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如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印印泥,如两峰出云,忽然自合,如见舞剑器,如见道斗蛇,如闻嘉陵江声,乃于道字方有悟,抽刀断水,总只悟得个势字,是取势又兼用笔,其余三折锋之说,自卫夫人及羲、献而后无有问途者,岂知之,固秘之耶。抑得势即三折笔耶,可以不言耶,妙极!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作者通过对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作品,表达了对这两位大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作者也通过描述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厚兴趣和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