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后书家,变迁最异者为洪武体或谓之宋字,横细纵角,字体方正,施之刻书,良有裨益,惟文人习之者,除碑版亦无用之者,仅为书手(原为手民)专家之学也。
凡写榜书,须我之气足盖世,虽字寻丈,只如小楷,乃可指挥如意,有意展拓,即气为字所夺,便书不成。榜书每一字中,必有两笔不用力处,须安顿使简淡,令全字之势,宽然有余,乃能跌荡尽意,此正善用力处。
凡作榜书,不须拘结构长短阔狭,随其字体为之,则差参错落,自成法度,一排比令整齐,便是俗格。
凡榜书,三字须中一字略小,四字须中二字略小,若齐一则高悬起便中二字突出矣。又榜书结构体宜少长,高悬则方,若结体太方则高悬起便扁阔,而势散矣!
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乾隆中叶后,四库馆开,而其风益盛。然此体唐宋亦有之。段成式《酉阳杂俎》诡习内载有官楷手书《沈括笔谈》云:三馆楷书不可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则死无一笔是矣。窃以谓此种楷法为书手则可,士大夫亦从而效之,何耶?清朝若沈文恪、姜西溟之在圣祖时,查詹事、汪中允、陈弈禧之在世宗时,张文敏、汪文端之在高宋时,庶几卓尔不群矣。至若梁文定、彭文勤之楷法,则又昔人所云堆墨书矣!
诗句:临池心解
译文:
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妙关性灵。
注解:
- 临池:指书写或绘画。
- 心解:即心得、理解。
- 结体:字体的形状和结构。
- 用笔:书写时使用笔的方法。
- 性灵:性情和灵性。
赏析:
《临池心解》是清代书家朱和羹的书法理论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书法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首先强调学习书法的三个阶段,即初取古人之大家,专一;其次要广大,即广泛学习;最后是要脱化,即要有创新。这些观点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和突破。此外,朱和羹还提出了结体之功在学力的观点,认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书法功底,才能更好地掌握结体的技艺。他还强调了用笔妙关性灵的重要性,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一种性情和灵性的体现。这种独特的见解使得《临池心解》成为了研究书法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