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须提笔,转须捻笔,折乃圆,圆乃劲。
习古人书,必须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若专此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一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又临古须透一步,翻一局,乃适得其正。古人言,智过其师,方名得髓。此最解人语。
人必各自立一家,乃可与古人相抗。魏晋迄今,无有一家同者,非由风会迁流,亦缘规模自树。仆常谓,使右军在今日,亦学不得,正恐为古人所盖耳。作书须笔笔有原本乃佳,一笔杜撰便不成字。作书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只缘其末,未详其本,随意写写耳。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通隶法则用笔有则,此入门第一正步。
东坡论唐六家书,永禅师骨深称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欧阳率更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褚河南清远潇洒,微杂隶体。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为神逸。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柳少师本于颜而能自出新意,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东坡于唐代变迁之迹论之最精,而武断私造之字则置而不论也。北宋书家,东坡及山谷米襄阳大抵高际阔步,气韵轩昂,或诋其棱角怒张则失之过。蔡襄李时亦有声于时。宣和时徽宗留意书法,得杜唐稽一人书法不传。高宗南渡,力图恢复,乃作评书之文,为翰墨志,玩物而已。大旨可宗,惟在羲、献,彼何不援羲之之言曰:区区江右,固足以寒心乎!后之学书者,当思有益于国家社会乃可。
诗句赏析
《临池心解》中艺术精神与实践价值
- 书法艺术源流与学习路径
- 书法历史演变
- 学习书法基础理论
- 传统书学传承与发展
- “用笔”与“结体”技法精要
- 用笔法则
- 结体原则与法度
- 临摹与创作技巧
- 创新与传统融合之道
- 创新书法理念
- 传统书法精华提炼
- 创新与传统关系论述
- 书法鉴赏与审美追求
- 鉴赏方法与美学标准
- 书法作品审美评价
- 个人风格形成与发展
- 书法教育与传承
- 古代书法教学观念
- 当代书法教育现状与挑战
- 书法传承策略与实践
- 书法与社会文化关联
- 书法在社会文化中作用
- 书法艺术与民族精神
- 书法与现代文化交融
- 书法创作与表达自由
- 创作心态与动机探讨
- 表达方式多样性
- 创作自由与个性张扬
- 书法实践与生活哲学
- 书法练习日常实践
- 书法对个人修养影响
- 书法作为生活态度体现
- 苏轼书法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 苏轼书法艺术特点
- 苏轼书法思想现代启示
- 苏轼书法与当代书法创作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