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字美观则不古,初见之使人甚爱,次见之则得其不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其不合者盈眼矣。故观今人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人之字,如观钟鼎,行行须求合法,字字须求生动。
《淳化阁帖》初刻系枣版,银定拓。余友吴天定为余父述古公门人所居,又相怜。余朝夕得把玩后,湖广胡天骝出一册见示,乃二王草书,生动变化,余一见即知为潭帖,在淳化之上。观其后款,果然为二王草书。邢子愿得力于此。淳化秘阁续帖内欧阳太子率更、李太白皆极妙。太白字,天真豪放,逼似其为人,云得力于南唐李后主七法。余见董先生所刻戏鸿堂、宝鼎斋、来仲楼,书种堂正续,二刻鹪了瓴、红绶轩、海鸥堂、青来馆、蒹葭室、众香堂、大来堂、研庐帖十余种,其中惟戏鸿堂、宝鼎斋为最。先生平生学力皆在此二种,其余诸帖,研蚩各半,而最劣者,则青众香也。笔意酷似杨彦仲,疑其伪作也。
《临池心解》是清代朱和羹的一部书法理论著作,其翻译为:“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 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的妙关性灵。”这句话的意思是练习书法的方法主要有两个部分——结体和用笔。结体是书法的基础,用笔则关乎书法的灵魂。
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
- “肥”和“瘦”在这里指的是字的大小或形态,强调字体要有坚实的基础和灵动的变化。
- 字美观则不古,初见之使人甚爱,次见之则得其不到古人处,三见之则其不合者盈眼矣。
- 这说明一个好的书法作品不仅外观上要吸引人,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独创性和超越前人的地方。
- 故观今人之字,如观文绣,观古人之字,如观钟鼎。
- 这是比喻说明现代和古代书法的区别和联系。现代书法如同精美的刺绣,而古代书法则如同珍贵的钟鼎,各有其独特之美。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得出,《临池心解》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书法理论著作,更是一部深入探讨书法艺术本质的作品。通过对书法的结构和用笔的精细论述,朱和羹展示了书法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书法家的评价和分析,也反映出他对书法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