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写字,先小字后大字,先缜密后纵宕,理所必然。王觉斯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一日间断耳。觉斯字,一味用力,彼必误认铁画银钩,所以魔气太大。先生每云,吾书无他奇,但姿态高秀,为古今独步耳。心忘手,手忘笔,笔忘法,纯是天真潇洒。邹虎臣初学书最服膺董先生,及双钩悬腕三年而后成之。又邹虎臣评“宋四家”书,蔡曰嫩,苏曰俗,黄曰野,米曰贱,以其偏旁欹斜鲜庄雅之度耳。
毗陵有“束第”二字,经一尺五六寸,乃元宰书,真得势字。元宰尝云,余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能实证者,在起倒收束处耳,过此一关,虽右军父子亦无奈何耳!
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欹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谈此窍也。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怒笔木僵之谓。乃如大力之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得之,须悟后始知余言也。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不识,遂以墨猪当之,皆成俗笔。痴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当于圆熟处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
临池心解
凡写字,先小字后大字,先缜密后纵宕,理所必然。王觉斯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大抵临摹不可一日间断耳。觉斯字,一味用力,彼必误认铁画银钩,所以魔气太大。先生每云,吾书无他奇,但姿态高秀,为古今独步耳。心忘手,手忘笔,笔忘法,纯是天真潇洒。邹虎臣初学书最服膺董先生,及双钩悬腕三年而后成之。又邹虎臣评“宋四家”书,蔡曰嫩,苏曰俗,黄曰野,米曰贱,以其偏旁欹斜鲜庄雅之度耳。
毗陵有“束第”二字,经一尺五六寸,乃元宰书,真得势字。元宰尝云,余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能实证者,在起倒收束处耳,过此一关,虽右军父子亦无奈何耳!
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欹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谈此窍也。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怒笔木僵之谓。乃如大力之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得之,须悟后始知余言也。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不识,遂以墨猪当之,皆成俗笔。痴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当于圆熟处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
赏析:
《临池心解》是清代书法家王觉斯关于书法创作的一篇论述文章。文章从书法的基本理念出发,阐述了书法创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重要原则和技巧,以及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和个人见解。
作者提出在练习书法时,应该按照由小到大、由繁到简的顺序逐步进行,即先练习较小的字体,然后再逐渐练习较大的字体;同时,应该注重字形的结构严谨和布局的合理性,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美观。
对于书法的技法,作者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观点。他认为,书法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刻意追求笔画的粗细、长短和弯曲程度,而在于能够通过笔画的变化传达出情感和意境。因此,书法的创作应该是随心所欲、自然流露的一种状态。这种观点在当时的书法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被认为是过于主观和难以把握的。
作者对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关键在于他的书法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因此,学习和研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形态特征。
作者还强调了学习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书法的学习和发展,将其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临池心解》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法理论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书法创作的宝贵经验和技巧,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书法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知识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