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事本属难言,论到长沙惟痛哭;
学界人同深悲悼,群从珠海听招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赏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既涉及诗歌的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又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态度、思想主旨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本题属于综合题,注意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世间事本属难言,论到长沙惟痛哭;学界人同深悲悼,群从珠海听招魂”的意思是:世间的事情原本是难以言说的,说到长沙人们只有痛哭;学者们也深感悲痛哀悼,聚集在珠海听取招魂之辞。“世间事本属难言,论到长沙惟痛哭;学子们同声哀悼,聚集在珠海听取招魂之辞”一句中“世间事”“学子”等词都暗含了爱国之意。
【答案】
(1)世间事本属难言,论到长沙惟痛哭。(天下大事本难说出口,但提到长沙只能痛哭啊!)
(2)学界人同深悲悼,群从珠海听招魂。(学者们也深感悲痛哀悼,聚集在珠海听取招魂之辞。)
赏析:
此诗是挽张百熙联。张百熙是晚清著名外交家、教育家。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以内阁学士的身份出使英国,任驻英公使。次年回国,被任命为学部右侍郎兼管大学堂事务。戊戌变法失败后,张被革职,永不叙用,从此结束了他长达三十年的仕途生涯。此诗作于1903年秋,是作者为张百熙送行的挽歌。
全诗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层写世人对张百熙的哀悼;第二层写学子们对他的哀悼。“学子们同声哀悼”句中的“学子”指张百熙的弟子。他们怀着崇敬之情,来到海滨,听张百熙的招魂之辞。“同声哀悼”表明师生情深意重,哀叹张百熙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