欹枕荒郊鸟乱啼,渐闻人语板桥西。
愁边觅句天难晓,梦里还家路易迷。
两岸茭芦千里雁,五更霜月一村鸡。
吴侬到此肠先断,况复高城急鼓鼙。
【注释】
客晓:客中的晓。
欹枕(yǐ zhěn倚枕):斜靠着枕头。
荒郊:荒芜的郊外。
鸟乱啼:鸟儿在乱啼。
渐闻人语板桥西:渐渐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声音来自板桥的西边。
愁边:忧愁的地方。
还家路易迷:回家的路容易迷失。
两岸:指江流两侧。
茭(jiāo)芦(l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雁:指候鸟。
霜月:霜白的月光。
村鸡:乡村的公鸡。
吴侬:苏州人,指江南人。
肠先断:心里先断了。
高城急鼓鼙(pí皮):指高耸的城墙和急促的战鼓声。
鼙(pí皮):古代军中打击乐器。
【赏析】
这首诗是张祜任广陵(今江苏扬州)节度判官时所作的一首五律。诗人夜宿广陵城外,听到人声、鸡鸣,看到野景,想到家乡,写下了这首七绝。全诗写得细腻入微,情真意切。
第一句写作者夜宿郊外,听到鸟叫,看见天色将明。第二句写听到人语。第三、四句写作者想回故乡却找不到归路,想回到梦中家园又迷路。这二联写思乡之情。第五、六句写野外景色,有菰(jiū)、荻芦、大雁、鸡鸣等。“菰”即茭白。“荻芦”即芦苇。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可供食用;荻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编席供人坐卧;芦苇则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可造纸、制苇席、织蓑衣等。菰和芦都是水边植物,而“千里雁”则指候鸟,可见作者所处之地正是雁飞之地。《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里的“关关”即指这种雁叫声。“万里”“千里”均形容雁行之远。而“雁”字也正用来形容作者思乡之心之远。最后两句说:“到这时才感到,吴地的人到这里就心已断了;何况还有那高耸的城墙和急促的战鼓声!”这是对战争的控诉,也是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此二句与开头二句相照应,使全诗首尾圆浑自然。全诗虽无一句直接抒情,但句中有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且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得悲凉感人。
张祜(约785年—约849年),字承吉,唐代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四卷,其中近体绝句尤多。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以咏史抒怀为多。从现存作品中看,其作品风格大抵为清新绮丽,清婉闲雅,兼有清壮的风格。他善写宫怨闺情,其作品多以富艳的诗篇反映宫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