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隅全靖妖氛,经七年砥柱东南,帝谓元勋资坐镇;
节署欣瞻福曜,才数月暌违左右,公胡远道赋游仙。
【注释】
海隅全靖:指收复了东南沿海的沦陷地区。
砥柱:指长江上的三峡,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
帝谓元勋资坐镇:皇帝认为你是国家的功臣,应该在这里坐镇。
节署:指节度使的官署。
欣瞻福曜:喜悦地观赏着吉祥的光辉。
游仙:即仙人,这里借指远离朝廷的人。
【赏析】
这是为曾国荃所撰的挽联,上联赞扬曾国荃收复失地、镇守东南之功;下联感叹其远赴他乡之苦。此联对仗工整,气势恢宏,堪称名联。
“海隅全靖妖氛”句,赞颂曾国荃收复东南沿海地区之功。曾国荃,字伯涵,湖南湘乡人,晚清名将。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广西按察使、云南巡抚、陕甘总督等职。同治元年(1862年),任钦差大臣,督办广东军务,在广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次年,率师入江西,与左宗棠会师,先后攻取湖口、九江、安庆等地,平定了太平军在江南的势力。曾国荃在军事上功勋卓著,但性格刚愎自用,屡遭弹劾而免职。光绪六年(1880年),清廷赏给曾国荃黄马褂,加太子太保衔,并赏戴双眼花翎,以表彰其功劳。诗中“经七年砥柱东南”句,赞颂曾国荃在东南地区坚守七年之久。“帝谓元勋资坐镇”句,称颂其为国家元勋,应当在那里坐镇。
“节署欣瞻福曜”句,赞颂曾国荃官署内喜气洋洋。“节署”指节度使的官署。“福曜”即福光,指吉祥的光芒。“才数月暌违左右”句,感叹曾国荃离开朝廷时间不长。“暌违”指分离或离别,这里指离开。“公胡远道赋游仙”句,感叹曾国荃远去他乡而作游仙诗。“远道”指远行的道路,这里指远离京城。“赋游仙”即吟咏《游仙歌》这首诗,《游仙歌》是一首描写仙境和追求长生不老的诗歌。
曾国荃一生戎马倥偬,身负国家重任,但性情刚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导致屡遭弹劾而免官。晚年退居家乡,闭门著述。此挽联赞曾国荃收复失地之功,惋惜其在朝廷不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