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棨戟驻河干,片纸能令万户欢。
曾向清流照颜色,到今白叟识衣冠。
村荒乱木随秋下,山逼惊风尽日寒。
岁序易迁遗庙在,居人珍重后时看。
【注释】
当年:指诗人年轻时。棨戟:古代仪仗用的棒,这里指官署的仪仗。驻:停留。河干:黄河岸边。片纸:书信。曾向:以前。清流:清澈的水流。照颜色:照见衣服的颜色。到今:到现在。白叟:老年人。识衣冠:认得人的衣帽。村荒:村庄荒芜。随秋下:随秋天落叶纷纷落下。山逼:逼近山边。惊风:猛烈的风。尽日寒:整天寒冷。岁序易迁:岁月变迁。遗庙:旧时皇帝或贵族死后,在原处建造的祠堂。居人:居民。珍重:珍惜、敬重。后时:以后的时间。看:游览。
【赏析】
《太原县拜先曾大父生祠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此诗描写太原县拜先曾大父生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人的怀念之情。
“当年棨戟驻河干,片纸能令万户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年官署的仪仗停在黄河之滨,一封书信就能让千家万户欢欣鼓舞。这里的“棨戟”指的是古代官员的仪仗,而“片纸”则是指书信。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他希望家乡的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园更加繁荣昌盛。这种情感既深沉又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曾向清流照颜色,到今白叟识衣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曾经有人穿着华丽的服饰来到河边,而现在那些老人仍然能够认出那些曾经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人。这里的“清流”可能指的是一条小河流经的地方,而“颜色”则是指人们的服饰颜色。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他希望那些曾经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人,能够继续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再次与故人重逢。这种思念之情既有怀旧又有期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村荒乱木随秋下,山逼惊风尽日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村落变得荒芜破败,乱木纷纷从山上飘落而下;山势陡峭,狂风呼啸,整个村庄被笼罩在一片寒冷之中。这里的“秋下”可能指的是秋季到来时的景象,而“山逼”则是指山势险峻逼近村庄。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变化的感慨。他看到村庄逐渐变得荒凉破败,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这种感受既有无奈又有担忧,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关切之情。
“岁序易迁遗庙在,居人珍重后时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岁月流转,遗庙依然存在,村民们对此感到珍重,并计划在未来的日子里去参观。这里的“岁序易迁”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也在不断变化。而“居人”则是指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们。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未来的展望。他希望家乡能够继续发展,同时也期待着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去参观这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遗址。这种展望既有乐观又有期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未来的期盼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太原县拜先曾大父生祠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和故人的深深怀念之情。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同时通过对时光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