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西湖,西子争夸。
西子看来,尚逊秾华。
不尽云山,无穷烟柳,可惜风花。
斜阳在,黄妃旧塔。
醉乡眠,苏小谁家。
流水残霞,新月如牙。
油壁香车,归去吴娃。
折桂令 十首 其六 西湖次赵文宝韵
比西湖,西子争夸。
西子看来,尚逊秾华。
不尽云山,无穷烟柳,可惜风花。
斜阳在,黄妃旧塔。
醉乡眠,苏小谁家。
流水残霞,新月如牙。
油壁香车,归去吴娃。
【注释】
比西湖:比喻西湖的美景。西子:指西施。争:争相。
西子:指西施。看来,尚逊:相比之下。秾华:花朵盛开。
尽:尽数。云山:指杭州西湖的群山。风花:指杭州西湖的风姿、风景。
斜阳:指杭州西湖边夕阳。黄妃:杭州西湖边的黄妃塔。
醉乡:指诗人醉酒后陶醉的境界。眠:指诗人醉后的安眠之处。
苏小:指唐代诗人苏小小,传说为杭州钱塘人。
【赏析】
《折桂令》是一首咏西湖的词,作者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这首词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示了西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深深的眷恋之情。
“比西湖,西子争夸。”起句即写西湖之美。西湖之美,美在天然;美在人工;美在历史;美在文化。这四者,缺一不可。
“西子”(西施)与“西湖”相比,西湖更胜一筹。这是因为,西施之美,在于她的美貌,而西湖之美,则在于它的自然和人文之美。西施虽美,却只能独善其身;而西湖,却是集自然、人文于一体的绝佳之地。因此,西湖的美,自然胜过西施。
“西子看来,尚逊秾华。”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解释。这里的“秾华”指的是花朵盛开的样子。西施虽然美丽,但与盛开的花朵相比,还是显得逊色一些。这是因为,花朵盛开时,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形态各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西施的美丽,虽然也是美的一种表现,但它更多的是以静态的美貌为主,缺乏动态的美感。因此,西施的美丽虽好,但也不及花朵盛开的美。
“不尽云山,无穷烟柳,可惜风花。”这里,诗人继续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这里的“云山”,指的是杭州西湖周边的高山;“烟柳”,是指湖边柳树的影子;“风花”,则是指湖面上飘散的花瓣。这三者都是西湖的美景,但都各有特色。云山的雄伟壮观,烟柳的飘逸婀娜,以及风花的轻盈飘洒,都是西湖独特的魅力所在。这些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斜阳在,黄妃旧塔。”这句诗的意思是,当夕阳西下时,黄妃塔(位于杭州西湖边上)依然矗立在那里。这里的“黄妃”,是杭州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杭州西湖的象征之一。黄妃塔之所以能够历经沧桑而不倒,正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文化。而西湖的美丽,也正是因为有了黄妃塔这样的历史文化元素的存在,才更加丰富多彩。
“醉乡眠,苏小谁家。”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里我沉醉于山水之间,仿佛来到了苏小小的家。苏小小是唐代杭州的一位才女,她曾居住在钱塘江边的小屋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里,诗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苏小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世界。这种感受,让诗人更加热爱西湖的美景,更加珍惜与自然和历史的对话。
“流水残霞,新月如牙。”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补充。这里的“流水”指的是西湖的水波荡漾,“残霞”则是指夕阳余晖中的晚霞。这两句诗通过对西湖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西湖的美景。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和历史的对话过程,是一种内心的洗礼和升华。
“油壁香车,归去吴娃。”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坐着华丽的车子离开这里的时候,带走了美丽的吴娃(杭州的美女)。这里的“油壁香车”,指的是豪华的马车;“吴娃”则是杭州美女的代名词。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悟和领悟。
这首《折桂令》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